核心素养背景下,班级管理策略漫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付崇法
[导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家校合育、特色主题班会等,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合作学习;主题班会

        “发展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具体而言,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当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可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继而细化为大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1]。针对“发展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选择哪些行之有效策略呢?
        一、建班立制,创建特色名片。
        当第一次拿到所带班的学生名单时,我会尽快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概况,如通过发个人信息调查问卷表、走访以前的课任教师、电话访谈学生家长等形式,全面掌握学生们的基本信息,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为师生的第一次见面做好充分准备。
        在新建班级的两周内,我会尽快搭建班级管理框架和拟订班规、班纪等管理细则。通过学生自主报名、演讲竞选等方式组建班委,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通过全体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制定的制度更易于接受和实施。当然,在整个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全程跟踪指导,保证规则的公平合理、可操作性强,避免高大上、假大空的形式主义。
        二、引入合作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种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2]。组建小组时,要合理科学,充分考虑组员的不同层次、男女生比例,身高性格等多种因素,指导每个小组都要制定自己的宣传名片。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互助合作,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如每周评选优秀小组;同时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类比赛,如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计算达人、英语口语大赛等,最终评比结果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彰。


        三、精心组织主题班会,让班会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的必修课。
        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集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开展某一具体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3]。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必修课。为提高主题班会的有人功能,?应该在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班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加以细心?统筹考虑?,以期使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最大化。班会课的主题选择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带有目的性、具有针对性,避免主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我们可以结合当前一段时间内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以及思想动态来确定主题;也可结合近期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偶发事件来确定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走进社会,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与社会脱节的教育;也可结合我国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来选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历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班会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围绕某一话题的正反方辩论式,可以是专题知识学习式,可以是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表演式,也可以某一纪念日的现场活动式等等,只有形式新颖、因事而异的主题班会,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四、借助家委会的力量,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家委会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家委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他们是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他们资源丰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家委会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更是劳苦功高,他们积极联系学习参观基地,组织交通工具,保障学生安全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我们这一届家委会先后组织了残疾人就业基地(绿泽画院)观摩,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倾听身残志坚的人生;参观孔村王楼老县委红色基地,引导学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雷锋活动月,家委会组织学生走进偏远山区小学,为他们捐赠书籍和其他学习用品,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那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能更好的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参观阿胶博物馆的活动中让学生零距离观摩了阿胶的制作流程,在实践中继承或创新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全面培养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之下,我们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怀揣一颗博爱之心,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反思、不断总结,我们就会离“那里”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民网,2017-01-04.
2.钱小娟.浅谈科学实验中的小组合作[J].新课程学习,2012-06.
3.李娟.充分挖掘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J].新课程(中学),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