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赵见宝
[导读]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和依据,是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划
        摘要: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和依据,是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划,深入研究分析教材,理顺教材的教学内涵,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立足于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和解读,探究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方法,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拓展,挖掘教材隐含的教育功能,最终探究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教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教材内容是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教学载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参考素材,对数学教材的活用,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明确教材内涵的基础上,用好、用活小学数学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将教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动态化
        数学一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点和公式都是因为日常生活的启示而推导出来的,同时,数学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在生活中的利用程度更高,与大家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将教材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的教学内容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相对抽象化,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过于公式化的内容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对知识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教材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这些难题,从现实情况入手,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情境,提供了数学知识学习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元素,分析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帮助学生区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不同之处,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等,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2.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
        在新的教学要求中,不断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教学的重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探索性,满足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需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教授一些数学习题的运算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解法,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一些学生选择的过于复杂的解法,教师在纠正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尽量减少学生学习的挫败感。
3.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稍显落后,还有一些数学知识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寻求网络资源的帮助,实现教学方式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网络信息化技术基本得到普及,一些学习网站和平台汇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既有最新的学习内容,也包含了丰富的视频讲解资源,教师将这些资源引入到课堂上,可以丰富教材已有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数学知识点的信息,节省了教师的教学精力,也提升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路程的计算”时,可以利用视频向学生讲解同时同地出发的路程计算方式,还可以通过动画的设计演示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二者相遇的路程计算公式等,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口述或者板书更加通俗易懂。除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学习资源网站,在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课外学习。
4.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重点难点问题
        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关键。教材中的知识是具有体系的,常常是由简入难,由点及面,不同章节的知识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通读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各部分知识的关键点标注出来,在教学时着重进行讲解,对于易错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要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通过规划详略得当的教学方案,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结数学难点问题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学生对于难度的反应和定义是不同的,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归纳,才会避免出现失误。例如在总结整数和分数的运算的重点知识时,基础的运算法则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部分,这些运算法则贯穿于整个计算环节,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
5.结合教材内容,发挥数学课程的德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的许多例题和课后习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文化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学题进行知识的拓展,挖掘问题背后的科学内涵,在传授数学知识之余,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塑造出优秀的道德品质,成长为合格的全能型人才。例如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蓄水池蓄水和放水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完问题之后,就可以为学生普及水资源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爱护水资源的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开发,做到灵活运用,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将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还要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并及时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最后,数学教材的德育功能也不容忽视,值得数学教师关注。
       
参考文献:
[1] 周钧.拓展教材空间,发掘教材的“高附加值”[J].小学教学参考,2020(6):49-50.
[2] 纪丽卿.用好、用活教材——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微探[J].数学教学通讯,2020(4):39-40.
[3] 高杏丽.小学数学研读教材方法与途径例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155-156.
[4] 莫兆宗.浅析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