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意义及具体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张洁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理念也在各学科中渗透开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理念也在各学科中渗透开来。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自然不能与德育教育相脱离。本文联系实际,从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的意义入手,详细探讨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路径。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融合意义;融合路径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意义做简要分析。
1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意义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起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学知识与德育的碰撞与融合有利于数学课堂的创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发现,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复杂,而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数学数学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小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演练不得要领,不敢兴趣,学习效率不高。但将德育教育渗透数学加课堂后,教师可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小故事,或为学生介绍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这样的结合、转换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并吸引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紧张、疲惫等不良情绪,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保证学习质量与效率【1】。
        其次,将德育工作引进数学课堂将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
        在德育+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更有深度。如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德育知识,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与方法。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促进学生优秀思想品质与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认识、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于这一阶段为学生给予好的教育可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2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路径
2.1利用数学教材与数学史知识开展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的数学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这深厚的数学史中蕴藏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生动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知识,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的人格品质、思想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数学家的伟大精神、杰出成就,介绍他们对数学所作出的贡献。利用这些数学史知识树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与爱国心,同时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共克时艰、勇于创造。永远以伟大数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不向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任何困难低头,永远有勇气攀登自己人生的高峰。
2.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优秀思想品质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离不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树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不断挖掘、展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相关思想道德观点,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推动学生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具体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数字、形、式等相关概念从教材中抽引出来,将它们融入社会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相关的概念与规律,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思想,并将这些科学的态度与思想方法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运用到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类资源为学生创设实践条件,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形成认知【3】。
2.3在各学习环节中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与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锻炼。我们常说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定期总结等良好习惯,那么他们后续的学习发展也将更加顺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制定教学方案,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较之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密性较强,因此教师可借助数学学科的这一特征特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主要的培养方式有: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对于教师讲的有疑虑、有分歧的地方要能及时提出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知识与学习要精益求精,不能含糊马虎。在写作业时,必须规范数学,每一个数字都需清晰标准不能潦草凌乱,写完后要多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积累、多纠错、多反思、多提升。如可提醒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错题集,平时及时归纳整理自己的各类错误并详细分析错误原因,在错题上标出,平时多翻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4】。在平时要多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能在数学、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4以自身品德魅力引导学生思想品质发展
        教师是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人,教师的能力素质、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将对学生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要想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以高标准要求自身,要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规范自身言行,并以正确的态度、思想与作风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优秀思想品质。具体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与想法,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学生沟通探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健全人格,让学生成长为一位独立自主、有完整人格与坚强意志的人。对待学生要能一视同仁,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心关怀,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语言的艺术、管理的艺术,要善于运用幽默诙谐、亲切温暖的语言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使学生愿意与自己交流, 愿意分享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困惑。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思想上的问题,并给予其正确、及时的引导与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难关,防止学生产生错误思想与认知【5】。
       
结语
        综上所述,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质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征特点,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以灵活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与优良品质,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J].学周刊,2020(21):25-26.
[2]杨晓丽.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学周刊,2020(21):101-102.
[3]万芳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发展,2020(06):87.
[4]王文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49-50.
[5]王迎春.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5):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