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杨敏娟
[导读]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重视。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不仅需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注重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提升自主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及其实施现状,并重点讨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旨在进一步强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还要求加强学生实践应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实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用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化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学生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才能真正提升整体合作小组的学习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意识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难题,促进共同进步,对于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一)分工不明确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空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是由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成绩稍差的学生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打消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降低了整体小组学习的效率。
(二)学习缺乏针对性
        由于教师不能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时,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讨论的话题缺乏针对性,导致不能得出实质性的有效的结果。【3】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自信心,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结果或者某一个学生的鼓励,忽视了对整体组员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的肯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发挥。
三、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应用的措施研究
(一)科学分组,优化小组结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实现小组合作模式有效应用的重要基础。(1)教师要对小组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2)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分组时,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分配任务,以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内部的协调性。(3)教师要把握小组成员的人数,坚持不少于三人,不多于六人的分组原则,便于进行高效的管理。(4)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小组进行灵活性的调整,即能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也要满足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和心理诉求。

【4】
        由此可见,强化科学分组,实现小组的结构优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向他们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自信心,有助于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
(二)巧妙提问,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在小组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科学设计问题,问题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真实的知识水平,不能过难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提升学生对小组合作重要性的认知,从而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5】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进行举例。例如“同学们都见过哪些圆柱体呢?”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各自发表意见。最后,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派出代表进行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化的事物,让学生对“圆柱体”具有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的认知,对于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结论为突破口,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对“圆柱体”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三)强化实践,促进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合理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原理,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学生对班级内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进行统计,并根据实际的人数,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练习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从而让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和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强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浅生.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前三分钟”[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64-165.
[2]覃巍文.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求知导刊,2020(07):66-67.
[3]黄桂英.关于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求知导刊,2020(07):72-73.
[4]包春梅.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115+117.
[5]尹建红.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67-168.
[6]陈洁.合作中成长——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初探[J].华夏教师,2018(18):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