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李果
[导读] 体育核心素养有别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摘要】体育核心素养有别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加强技能传授,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分析了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体育教学策略,以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体育是学校教育之重要组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教学都被教师与学生所忽视,其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动下,特别是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日益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并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就需优化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模式,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1.加强知识讲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所涉及的运动项目很多,许多运动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体育技能知识以及健康卫生知识,需要教师加强讲解,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体育知识的讲解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讲解,需要教师在动作示范中融入理论知识,理实结合,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抛弃满堂灌,提倡探索式教学”“以学生为本”等新的教学思想不断被体育教师所接受,并且陆续被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之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进行手腕、脚腕、腿部等的热身运动,指导动作要领,并讲解为什么要先进行热身运动,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在运动完后,教师可向学生讲解相关保健知识,如剧烈运动之后需少量饮用温开水,不可大量饮用冷水、冷饮,否则肠胃受到刺激,容易引发肠胃炎,甚至损害其他身体器官。结合体育项目来讲解体育知识,特别是健康卫生知识,能使学生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魄。
2.全面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竞争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加强德育渗透,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德,文明参与体育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方式。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为直接和频繁,在实施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此外,小学生的規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还未完全形成,也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引导,实现良好发展。例如,在团队游戏“蚂蚁搬家”的比赛中,游戏规则为两个学生一组用身体夹球前行,不可用手,每队六人,可分为三组,三组全部完成任务,用时短者胜出。在活动中,教师需向学生强调游戏规则,并制定惩罚措施,犯规者成绩作废,重新开始游戏,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此外,教师还需强调各队为一个小团体,只有本队每组学生都按要求完成任务,且尽量缩短任务完成时间,才可获胜,让学生为了本队的荣誉而努力奋斗,使之认识到团队同心协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点,引导学生公平竞争,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


3.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团体性活动,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群体当中,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前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需具有团队精神与大局意识,而这种精神与意识也是体育核心素养之重要组成。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科学合理地分析各体育项目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多多开展小组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展体育核心素养。如在拔河比赛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合理分组,并合理安排学生的站位,让其为了本组的胜利而拧成一股绳,共同出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教师可多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发展体育核心素养。
4.活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身体素质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通过体育运动来获得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发展。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模仿视频动作进行科学练习。如在讲解“蛙跳”知识时,教师就可播放“蛙跳”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一边模仿蛙跳动作,一边讲解动作要领,通过规范练习来提高身体素质。此外,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很感兴趣,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游戏的类型可以根据教学课程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活动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所形成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障碍接力比赛训练中,教师可引入部分游戏元素,如将活动命名为“驿马传军令”,设置形式新颖的障碍物,并将其命名为“战区”“敌营”“驿站”“城门”等等,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体育项目,在活动中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实现体育核心素养之提升。
        总之,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工作,需要教师勇于挑起培养重任,加强教学实践与课程研究,能够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努力探索最优教学方式,以使体育教学能够满足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新成.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探索[J].体育时空,2017(08):81.
        [2]李百通.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运动,2018(02):119,87.
        [3]李凤河.新课改下提高小學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成功(教育),2013(08):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