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牛蕾
[导读]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中职英语的教学中
        摘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中职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普适性教育基础中认知到学生之间存在的思维差异,并且在创新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和接受能力进行针对培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教学的原则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将学生的思维差异转化为对于学生专项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指导。
        关键词:因材施教原则;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实践应用为原则,为了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实践培养,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以因材施教原则为中心进行的分类教学,在分类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教师在分类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分类导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进行相应的学习。
        一、分类自主学习
        分类教学的原则就是因材而施教,学生的思维差异是中职英语教学中无法避免的主观因素,教师需要将这种思维差异进行有效的分类,以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类[1],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初级学习者,教师需要加强听和读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促进初级者可以有效地强化自己的基础薄弱知识环节,语法,单词,音标是英语教学中基础,教师在内容教学中,首先从基础知识进行导入,让学生进行基础学习和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语言知识,为初级者打好语言知识的基础,随后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巩固基础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读和写的拓展练习,对于前进生的教学,教师着重于输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分类教学的形式,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类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分类教学也是逐渐深入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基础语言知识。
        二、分组合作学习
        教和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优化创新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学习,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科学分组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模式,学习成绩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分组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优势互助,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2]。例如在“What's your hobby? ”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听读写说几个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剖析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对文本内容进行的篇章分析,将文本的知识点一一剖析,并进行总结归纳,教师让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分享,每个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导图,随后在听和说培养中,鼓励学生通过文本的改编和续写,进行情境对话的设计练习,小组之间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口语的表达交流,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启发引导,为学生设立相应的任务目标设置,促进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分类指导教学
        教师需要加强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教师在提问指导的过程中,注重个体性的指导和整体性设问导学,分类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中的问题原因,并且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辨,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导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在观察分析中,教师通过思路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在分类指导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三个层次进行相应的分类指导,让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方向[3],例如在“Would You Like to Order?”一节的学习中,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自主学习,Do you know how to order?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在语言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指导,初级的学生能够听懂有关饮食和就餐的基本相关信息,并且鼓励学生可以根据单词进行句子的拼写,对于中级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点餐和谈论饮食的口语表达,指导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去进行表达,对于前进生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联动,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能够根据自己的语言认知,进行口语和书面的综合的表达应用。
        四、分类作业训练和评价
        在听读写说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中,最终的教学目标导向都是以实践应用为最终目标,在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难度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练习,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对作业例题的精选和精练,让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在巩固的基础上的进行及时的复习和练习[4],同时作业设计不仅是完全对于文本知识的复习,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置的开放性的短文写作,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鼓励和评价,通过积极的鼓励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就感,通过评价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促进对于学生的分类培养。
        五、结束语
        因材原则是分类的教学的中心,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实现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通过分组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燕. 创新问题设计放飞学生激情——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J]. 校园英语, 2019(32):184-185.
        [2]郭翔. 基于语篇意识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为例[J]. 教育视界, 2019(25):50-56.
        [3]王燕. 话题是串联读、写之珠的线索——谈基于话题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展开[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9, 000(010):88.
        [4]蔡金华. 突破阅读瓶颈,提高职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试论职高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困境及解决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9):187-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