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原为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作者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爱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没有掌握一些散文的鉴赏分析的方法,这对本文的学习有一定影响,领会本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重点字、词、句,品味积累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拟人、比喻、对比、移步换景等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领悟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同时能树立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点
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
●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对比、移步换景手法的运用与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东省济南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目光,留下了不少赞美这座城市的诗文。在近代中国,描写济南的文章更是不少,唯有老舍先生的文章是最为人所称道的。老舍先生作为齐鲁大学的一名教授,在济南住的时间不算太长,却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吸引,并留下了一篇专门描写这座城市的散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使老舍先生成为济南这座城市的代言人和文化名片的著名散文《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课题揭示目标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题、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本。
理解课文中的字词:空灵、 贮蓄、镶、响晴、澄清、髻。
领会和欣赏老舍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三、基本训练
1.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称尊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
2.默写8个词语:
明亮、舒适、晴朗、清澈、落实、 储蓄、清净、温暖
由老师报词语,全班默写,结束后小组内交互批改,全对加分。
师:这8个词语是过去学的,后面要同今天学的词语对比。
3.整理辨析生字新词
各小组整理课前预习的生字新词,写在黑板纸上。
教师引导大家,把刚才默写的8个词语,从课文中找到意思相近的词对应。
晴朗 明亮 清澈 舒适 落实 储蓄 温暖 清净
(响晴)(清亮)(澄清)(安适)(着落)(贮蓄)(温晴)(安静)
通过对比辨析,进一步领悟词语的含义以及老舍用词的巧妙之处。
四、朗读欣赏理解课文
大屏幕映出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扮演老舍,看着窗前济南的景色,配着音乐,朗读这篇课文的情景。
五、深入理解文本
思考并探究:
1.“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响晴”、“理想的境界”,哪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说明:“奇迹”只是讲了济南冬天不刮风的特点,“有山有水”讲的是济南城市的景物特点,而“宝地”、“响晴”、“理想的境界”这些词都是以“温晴”为背景,展开的对济南冬天的描述,所以,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是“温晴”,实实在在地表现出了不寻常的语言功夫。]
2.朗读第一段,回答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进行对比。
[说明:第一段写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以对比为抓手,从感受气候的温晴美,过渡到在此温晴气候下的自然景物的温晴美,再到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温晴美过程中,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第二段到第六段,作者描述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说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总写,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可爱的山、薄雪覆盖下秀气的山和城外淡雅的远山,有层次的写出秀美的山景。第六段文字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充满赞美之情。]
4.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美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结合《春》谈谈学习收获。
[说明:仔细观察——能绘形,用心揣摩——能显神,情感倾入——能感人。]
六、初步体悟写作特色
分小组讨论,最后老师归纳:
用对比手法:从北京的刮风,伦敦的阴雾,热带日光的毒,衬托出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是一块宝地。文本中用“暖”与“寒”、“明”与“暗”、“温”与“热”作对比,烘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到山腰的薄雪,人走景移,作者把薄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作者对薄雪覆盖下秀气的山的赞美之情。
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描写济南冬天的水,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还有一副和善心肠。
七、当堂检查反馈,小组合作探究
老舍先生在描写景物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水墨画,其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个人感情呢?
八、拓展训练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中,就会烙上做这个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节选,体会与课文共同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自己家乡的秋天,借鉴文中拟人的写法写一段话,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和你的感情写出来。
小结:《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写城、写人、写山、写水,无不涂上了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在我们的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而且构筑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将热爱、赞美之情包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份特殊的爱源自对济南文化的认同感和心灵的归属感,同时也是老舍先生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呼唤。
.png)
参考文献:
[1]彭晓,姜毅:《<济南的冬天>:从“读文”走向“读人”》,《中学语文教育》,2014年第6期。
[2]李艳超:《不同的冬天,同样的温情——<济南的冬天>与<江南的冬景>之比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年第9 期。
[3]马晓奕:《新教材老课文的教学突围——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
[4]夏智:《建构写景散文阅读思维的五个层次——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加孜拉·哈里别克(1985-),女,新疆博乐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新疆博乐市第五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文学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