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个体差异悬殊的班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承认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的教学策略,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后进生看到进步的曙光,给后进生带来重塑自我的希望。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承认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的教学策略,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后进生看到进步的曙光,给后进生带来重塑自我的希望。
一、教师的悉心关爱,唤起后进生重塑自我的信心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认为,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后进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大发展潜能的,基于这种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师,很快转变了观念,树立起一种新的学生观、人才观,重新认识和对待后进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生分层”中,教师注意尊重后进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采取与后进生协商分层或让后进生自报层次、老师隐性定层的办法来分层次,不将分层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也不把他们所在层次公之于众,并且教师能以一种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以“一次分层定终身”,不给后进生贴上标签,相信他们是可变的、可塑的、可发展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原来的层次上进行调整,给后进生升上高一级层次创造机会,并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在“目标分层”中,教师注意为后进生设置相应的基础目标,使他们有“吃得了”的可能。在“分层施教”中,教师在情感和时间上,都对后进生作出相应的倾斜,对他们“以扶为主,扶中有放,着重领学”,实行“三多”、“三优”的优待政策,给他们多练习、多指导、多鼓励,优先让他们发言、板演,完成作业时老师给他们优先面批,使他们从原来被冷落的地位转变为被重视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分层评价”时老师要用常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要戴放大镜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翘起大拇指进行赞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觉得“我能行”,从而自信地抬起头、挺起胸、扬起前进的风帆,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曾经提出“后进生问题的实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视为‘爱心流失’才导致的”。在分层递进教学中,教师把鼓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作为当务之急去认真研究解决,用爱心去唤醒他们心中的沉睡的自信,使他们的自信心在身心振翅飞翔,产生力求上进的动力。在老师的爱心诚心耐心呵护下,在老师的真情热情激情感召下,在老师施以“自立自强自信”的鼓励下,他们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宽松;少了一份自卑,多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份忧郁,多了一份快乐。他们从老师的语言、表情、行动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与期望,便会焕发出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的光彩。
二、同学的热情帮助,带给后进生重塑自我的动力
分层递进教学不仅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困难,而且也认识到学生差异所蕴藏的教育资源,非常重视让学优生帮助后进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差异作用板块”——就是将全班学生的座位按好、中、差编成“四方联式”的异质学习小组,常让学生采用异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好的、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利用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来开发差异,提高学习成效。优等生要带领本小组成员开展学习活动,总结和概括学习成果,向老师汇报,或者推荐小组其他成员汇报学习结果。学优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给后进生辅导和帮助,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得以更好的发挥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以深化。
更重要的是,优等生可为后进生提供智力刺激,给后进生学有榜样,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促进,他们会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分层作业时,中、高层次的学生当小老师给后进生耐心辅导、主动帮助。课后,老师安排学生优生和学困生结对子,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后进生巩固新学的知识,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总之,同学的帮助使后进生避免了学习难度大带来的挫折和厌学情绪,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罗杰斯认为,学生在困难时,所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准备赋予认可和给予同情。分层递进教学使原来备受冷落、孤独无助的后进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平等和生活在大家庭中的温暖,使原来“后进”的他们成为积极的学习参与者,因为他们不再被子歧视和轻视。在这充满温馨的教学氛围中,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得以加强,他们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自我形象也重新塑造出来了。
三、成功的感受,扬起后进生重塑自我的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习。”自卑是每一位后进生的心理顽症,学习上屡遭失败他们心灰意懒。在以往的课堂上,后进生经常被老师提问,但多因问题对他们不适切而被问倒,造就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的机会。分层递进教学注意设置台阶,创造机会让后进生获得成功。课前,老师注意设置有层次、有坡度的问题,课堂上也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后进生优先发言,锻炼他们的胆量,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答错了不责备,答对了老师给予表扬和肯定,同学也投以德行赞赏的目光,给他们鼓励的掌声,使他们获得发言成功的感受。在分层施教中,老师多对他们进行领学,帮助他们排除畏难情绪,掌握新学知识,减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积累。在分层练习中,他们只要完成本层次的练习即可获得表扬和鼓励,如果能做中、高层次的练习,获得递进的话,老师又给以赞扬和适当的奖赏,让他们信心十足,获得更大的进步。在检测与考试中,老师通常采用难易不同的试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让后进生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尽管他们和中高层次的学生同分不同值,但这些以往难以拿到手的成绩,给他们曾经受伤的心灵带来莫大的慰藉,他们开心多了。
以往的传统教学多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只保证小部分学优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后进生注定充当消极的旁观者,多是陪学和失败者的角色。而分层递进教学强调关注全体学生,提供均等机会,以对不同层次学生具有适切性和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学生,更多的考察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次目标及递进的情况,后进生因为有了相应的基础目标,他们多数能达到本层次目标,因而也有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体验。由于在分层递进教学中,老师和同学特别关照后进生,为他们搭好实践、提高的舞台,所以他们不断从内心产生变化、递进的因子,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从而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老师的厚爱驱散后进生心灵上空的阴霾,使他们撤掉心理防线,放下包袱、勇于进取;同学的援助温暖了后进生冰凉的心,使他们消除心理隔阂,积极向上;成功的体验唤醒了后进生沉睡的潜能,使他们乐于学习、不断进步。总之,分层递进教学给后进生带来了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机会和希望,使他们找回自信,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