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了许多民族文化。多民族国家中,就涉及到民族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问题。这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民族做到团结统一,社会才能安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要重视民族团结的教育问题。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新疆高中的历史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团结;新疆;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民族团结教育是在每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十分重要的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可以帮助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新疆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不管是教材内容还是教育目标,都要将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和爱国精神放到重要位置。因此,将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融入到新疆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很有意义的。
一、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为了更好的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新疆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历史教师需要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在课堂中所说的话,不仅是对教学知识的传递,也是对政治思想、立场以及价值观的传递和表达。因此,想要让民族团结教育在新疆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教师的政治方向一定要明确。高中生正处于各方面逐渐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思想更容易被感染和引导。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开展相关的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效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想教育的引导者,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任。教师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作为教学活动的方法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在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继续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世界是发展的,思想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作为新时期教师,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跟紧党和国家的步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只有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才可以展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为了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阐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中原的华夏、东部的东夷、南部的苗蛮等民族。他们在交往中有冲突和友好交流。他们在冲突和友好交流中逐渐融合。各个民族否为促进国家的统一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这些部落中的许多人合并成汉族,而其他人发展成后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各民族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让学生可以对民族在统一事业中所形成中重要发明和贡献有足够的了解。如元代的织布工黄道婆,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再审的探索实践,将防治技术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此外,西藏建筑、绘画、医学、维吾尔舞蹈和苗族蜡染都是这方面教育的好材料。通过对少数民族科技文化艺术代表性成果的介绍,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他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渗透了民族团结教育。
三、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应该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课堂教学中,应介绍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概况,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历史演变、习俗和宗教信仰。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很多都拥有着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探索这些知识的同时,对不同民族的魅力有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藏传佛教的发展过程及其对西方西藏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藏传佛教对西藏文化和艺术有什么影响?西藏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在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较好切入点。又如,在介绍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时,可以结合世界历史的内容加以扩展,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在这些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疆地区的高中生与其他民族的学生有很少的接触,所以他们对其他民族人的生活习惯了解不多,如果在课堂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也可以让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有更加明显的成长。
结束语
总之,教师需要努力挖掘教材,融合实际生活,积极探寻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融入的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接受,使教学过程和方法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创建历史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做到事半功倍。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组织学专业学生可以收集材料,体验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轨迹,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和宗教观。
参考文献:
[1]于宏伟.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评述[J].基础教育研究,2020(03):52-54.
[2]陈良. “小”作业中的“大”学问[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杨洋. 历史教育的思想政治功能新探[D].苏州大学,2015.
[4]刘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现状的思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为例[J].学周刊,2013(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