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根本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必定会激活起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呢?现浅谈一下自已的一点做法。
一、开启思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情感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在阅读教学中,可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我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学生看到题目质疑“鸟的天堂”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称呼?鸟的生活怎样?我告诉学生:“你们赶快读读课文,看谁能从中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去读文章,读后学生解决了心中的一些问题,但学生还不明白:为什么作者两次所见所闻不一样?我又说: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把问题彻底弄明白好吗?”学生阅读积极性很高。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内容,我播放大榕树的录像带,学生看到了榕树的茂盛,美丽,再配以和谐、轻快的乐曲,他们在美的享受中不由自主地大声朗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来学生边读边问: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学生大胆地提出了问题,并通过积极思维解决疑问,这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也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我们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情节故事和运用电化教学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故事导入。喜欢听故事乃是学生的天性。形象、生动的故事往往会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先没告知学生今天学习什么课文,而是简短地给大家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样的马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大家听后恍然大悟,都争先恐后地读课文。读后通过同组的短时间讨论,答案也出来了。
2.教师可运用实物、模型、自制教具、录音、录像、幻灯和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进入角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心态,诱发思维兴趣。我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描述着:“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随即课件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并给这段内容配上轻柔的音乐。学生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我以导游的身份范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漓江宁静的美,我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强化:“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老师和你们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那真是‘荡舟漓江’,让我们眯着眼看看这图画般的美景,想象漓江的水怎么静得不觉它在流动。”学生轻轻地哼《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子,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觉。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他们在此美丽的情境中,沉浸在漓江宁静这美的体验中。在此此基础上,通过看、听、读的初步体验,我让学生说出自已的感受。他们参与热情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阅读感悟,培养创新精神
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创新。如我在教学古诗《游山西村》具体做到:
1.初读感悟,知其大意。先自读,结合工具书,弄清词句意思。然后将学生分组,组内读诗,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再读诗,感悟交流。对于疑难,进行检查。先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自学中了解自已存在的疑惑得到学后知“困”的真实反馈。后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集体解疑,老师点拨。
3.感情读诗。要求了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通过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再次有感情朗读,感悟了诗的意境。
这样的课文由学生读,问题让学生去议,见解让学生悟的读书方法,学生在探究好奇、发现、解决或顿悟中进行创新学习。
三、迁移训练,启发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如我曾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是个供学生思维的空间,在学生反复阅读后,我启发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平时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同类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进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伟大的爱在学生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我还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启发学生:假若青蛙跳出井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吗?学生们有从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看见了美丽的世界和无边无际的蓝天。在井边还碰到了伙伴,它们一起到庄稼地里帮农民伯伯捉害虫,成了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也成了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这个角度说的。有的说青蛙与小鸟成了最好的朋友,小鸟的爸爸带着青蛙飞上了天,旅游了许多地方,使它大开眼界。还有从人们不注意环保,看到人们为了自已的利益而去大量捕杀动物,迫使青蛙永远做了井底之蛙角度来说。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大胆鼓励,正确引导,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授之以法,从而会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