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下的大学日语泛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李清华
[导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日语教学已经逐渐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日语教学已经逐渐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培养了大量的日语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固定化、模式化的日语教学渐渐不适应教学的新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开展日语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故而探究大学日语泛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极为重要。
        关键词:日语;泛读;教学;

        根据教育部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规定,在高等教育阶段,日语教学应将“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任务,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以此促进日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此,高校的日语教学应与时俱进,发展泛读教学,满足日语教学的需要。
一、大学日语泛读课程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日语泛读课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增进学生日语的实际表达能力与听说能力,辅助创设日语交流情境,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日语的实际交流。
1.2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日本的了解
        通过大量的泛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常识,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增进知识,扩大视野,降低发生文化误读的概率,促进双方的交流。
1.3 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日语能力包括相互关联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泛读教学可以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听、说、写、译,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4 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通过大量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日语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日语词汇量。
二、传统日语教学模式下显现出的缺陷与不足
2.1 授课模式单一,没有变化
        当前的日语泛读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授课模式变得单一僵化,缺少变化。课堂上,教师还是牢牢占据课堂的主要角色,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教学安排是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个性化,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没有主动学习的环境,学生泛读的实际应用能力差。
2.2 日语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泛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供学生使用。一般来说,教师除教材,还有教学课件、练习题、视频和音频文件,日语教学资源有限,同时,也没有根据不同学段和阶段的日语教学进行梯次配备,教学资源的安排不科学。1)教材和课件缺乏灵活性,与现实日语习惯和日语环境相差较远,只能起到记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未能全面涉及真实现实中的日语句子。2)日语实用范围小,学生与教师的日语教学活动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狭小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接触的日语使用习惯、日语常用语难度较低,学生没有提高日语能力的机会。3)教师很少接触现今学生比较熟悉的日语文化产品,如日语动漫、日语影视剧和日文书籍,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难以从中吸取有益于日语教学的资源。
2.3 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目前日语泛读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评价体系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态度进行响应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优点是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点是评价方式主观性很大,教师掌握着主动权,评价结果往往带有教师的个人主观意识。终结性评价是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终结性评价的优点是评价结果直观,具有可比较的特性,但是其反映的只是一个结果,不代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日语泛读课程的多元化改革方法
3.1 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
        当代的教育教学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介入而变得丰富多彩,日语泛读课教学也是如此。在互联网条件下,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被拉进,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这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方便了日语教学资源的获取。通过互联网,教师与学生可以有效获得教学中需要的日语资源,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开发、改造,建立包括动漫、音视频、图片图像和文字的日语教学资源数据库。
3.2 加强课内课外的联动
        日语教学要重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在进行泛读课内教学的同时,将课外的资源也利用起来。在这方面教师要发挥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进行巧妙设计,将各种可利用的课外资源引入泛读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的学习情境和生活中,提高学生进行日语泛读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日语活动,如动漫节等;学习借鉴社会上的一些平台资源,创新日语教学渠道,如开设日语公众号、微博等,发布日语文章、日语音视频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翻译、学习。总之,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利用社会上的各种平台,进行日语训练,提高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创新能力,进而使枯燥的日语泛读课活跃起来。
3.3 丰富教学方法
        1)任务法。任务法要求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为学生定下明确的目标,以此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该教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如不能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监督,教学效率不高,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利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游戏法。游戏法是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得以高效率的学习新知识,复习学过的单词、句型,从而提高日语能力。该教法的优点是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缺点是游戏的特性使得教学不能进行深度展开,不能用于难度较深知识的学习,故教师应对其进行适当控制,只将其限制在预习环节即可。
        3)情境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锻炼日语的实践运用能力。优点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缺点是缺乏日语知识点的分析讲解环节,对学生的真正理解知识点不利,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如交际法、语法翻译法进行综合运用。
四、结语
        进行多元化的大学日语法度课程教学改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和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从各层次、各角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日语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滔.大学日语“研究性教学方法”初探[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7)
[2] 梁宏薇.大学日语会话课教学方法的探究[J]. 林区教学. 2014(01)
[3] 陈雨潇.大学日语(二外)教学改革初探——以湖北商贸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1)
[4] 万丽娜.对影响大学日语六级考试因素的分析[J].  成功(教育). 2011(21)
[5] 阎萍.大学日语写作精品课建设初探[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3)
[6] 张英淑.谈大学日语的听力教学[J]. 科技风. 2009(23)
[7] 刘潇滢.大数据时代大学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举措[J]. 福建茶叶. 2018(11)

作者简介:
        李清华(1982.01—),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学位,专业: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日语教育、中日文化对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