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会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不足与问题,优化幼儿的身心健康。在素质教育体制下,教育部坚守的是以德树人,看重的是幼儿的品格发展与道德认知。因此,幼儿教师便要积极优化幼儿品格,促使幼儿在初期成长阶段便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成长方向。本文将从借助幼儿言行渗透品格教育、借助体验活动优化品格认识、借助家长帮助深化品格教育三个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如何通过优化幼儿品格来践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品格教育;幼教;提质
引言
幼儿园中的幼儿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走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此时期的幼儿脱离了父母的掌心,逐渐尝试与人交际、逐渐锻炼自身的行为能力。此时期的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传授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生活习惯,还要帮助幼儿塑造性格、培养品质,所以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1以品格教育推动幼教提质的意义
①帮助学生塑造良好性格,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不但可以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品格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②有助于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是幼儿走入社会的第一步,鉴于幼儿的身心特点,难免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问题,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学会与人分享和豁达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豁达的胸怀和坦然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③为幼儿日后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还会逐渐影响幼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幼儿时期渗透品格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时期便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质,从而奠定幼儿在日后学习成长上的基础,让幼儿保持一个善良、谦虚、豁达的品质。
2如何以品格教育推动幼教提质
2.1借助幼儿言行渗透品格教育
幼儿园所招收的生源年龄段基本停留在3-6周岁之间,而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岁看八十”,所以幼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性认识,也会不自觉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相应的意识行为问题。对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切入品格教育,以便促使幼儿明确对错善恶,使其自觉改正。就如通过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不合群、自我意识较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之间不懂谦让、相互争抢活动素材、习惯推卸责任等等。这就意味着幼儿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懂团队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因此,笔者便据此渗透了团队品格教育,设计了一些“过桥”、“趣味接力”、“拔河”等团体性游戏活动,然后认真观察了幼儿的行为表现。比如,有的孩子会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希望其他孩子都可以无条件听从自己的指挥。对此,笔者会要求这个孩子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尝试主动与其他同伴沟通、交流,学会听从他人的意见。另外,面对孩子之间彼此抱怨的问题,笔者也会要求孩子们客观反思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说出其他同伴至少三个优点,借此引导幼儿学会赏识他人,同时向幼儿表述团体利益最为重要,每个孩子都要自觉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
2.2耐心指导和悉心教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良好品格
幼儿品格教育一定是由幼儿园、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教育。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把品格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是必要的。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充分挖掘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有效资源,共同创设有利于幼儿品格发展的系列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开展“争做清洁小达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老师妈妈的小帮手——宝宝从小爱劳动”“我爱爷爷奶奶——体贴关爱,懂得感恩”等系列活动时,都请幼儿的父母参与进来。如在“我是清洁小超人”的活动中,在孩子们每天的洗漱时间里,父母用相机帮助幼儿记录洗漱的影像,并通过微信平台朋友圈的形式发布,家长们之间相互点赞、相互激励、相互影响督促,他们每天用各种形式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们也逐渐在父母和教师的关注下,自觉养成洗漱的好习惯,并延伸到自己收拾玩具、做简单家务、为爷爷奶奶做点事儿中。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在各种媒介平台的宣传教育下,幼儿的良好品格在逐渐形成,学会了坚持、懂得了感恩,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园携手,共同助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2.3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校的时间,通过日常的小事进行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我们常说“三岁看老”,在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格修养会让幼儿受益终身。所以教师针对此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语言发展迅速等特点,将幼儿日常生活规律化、规格化,例如,吃饭、洗手要排队、教师讲话不打岔、吃饭不剩饭、上课不东张西望等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礼貌意识以及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进行品格渗透。行为举止是一个人的第一张名片,虽然幼儿园时期的幼儿思维、语言等都在发展阶段,但是其行为举止已经暴露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果。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要规范自身的言行,提高自身的品格素养,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榜样。如果教师在幼儿早上来幼儿园时主动和幼儿说“早上好”,那么会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养成一个“见人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如果教师主动将地上的纸屑捡起,那么幼儿看在眼里,也会逐渐养成一个不乱扔垃圾、保持卫生的好习惯。再有作为学生家长除了要积极配合教师教育之外,还要给幼儿树立一个积极、向上、文明的榜样,积极引导幼儿日常文明用语和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和幼儿共同成长。
2.4与日常课程相结合丰富礼仪教育内涵
为提高礼仪教育实效性,每学期根据课程内容制订礼仪教学计划,分年龄、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我园礼仪教育的内涵发展。如小班上学期礼仪教育安排和计划,主要有:交友、入园、离园、喝水、如厕、洗手、进餐、睡眠、分享礼仪。中班礼仪则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如:问候、介入、升旗、着装、沟通、观看、求助礼仪等。大班礼仪主要侧重于升入小学后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个人自律方面,如:课堂、整理、待客、电话、倾听礼仪等。让大班孩子多了解小学学习生活,为入小学做好习惯养成的铺垫。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格教育能够对幼儿未来的一生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引导幼儿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社会需求人才的可能性。因此,将幼儿品格教育全面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等进行品格教育,使幼儿品格教育更加全面、贴合幼儿生活实际,从而让幼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幼儿品格教育的有效性,为幼儿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要全面渗透品格教育,关注幼儿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切实优化幼儿的品格认识,为幼儿的未来成长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幼儿园品德教育之我见[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2]唐皓月.浅谈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3]方引弟.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J].甘肃教育,2018(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