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几何学习方法 种植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李刚 杨俊莲
[导读] 精彩的课堂,源于对编者意图的理解
        摘  要  精彩的课堂,源于对编者意图的理解 ,对教材的“深”挖“巧”设,课堂上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老师的“观”演。定老师想定,处学生所想,关注学生,培养几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让核心素养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关键词  类比,核心素养,数学思想,培养,语言

        七年级,学生对几何素养、学习方法、数学思想需逐步培养。现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第2课时“角的比较与计算”的教学片断和反思与大家一同探讨。
1  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线段、角的知识后,对角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线段学习方法的延续,角知识学习的“缘起”。
1.1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线段的长短比较、线段的和差学习方法研学本堂课知识,会比较角的大小,能通过拼角理解角的和差,进行计算,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表示。
(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动手、验证、运算、推理能力,掌握学习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一般学习过程,建立几何学的三种语言:图形、文字、符号语言。
(3)在教学过程的中感受类比、抽象等学习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1.2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角的大小、角的和差、角平分线。
难点:感知几何图形的三种语言,初步形成学习几何知识的一般方法。
2  教学过程片断
片断1  抽象图形,感知类比
   上课开始,老师用折扇引出,学生观察、抽象出两个角。

师:∠AOB、∠DEF谁大?用什么方法比较其大小?(书写课题:角的比较)
生:∠AOB>∠DEF。
师追问:怎么得到?
师生活动:回顾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观察角的大小,度量角的度数,动手叠合,完成学案表格,并提炼出比较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小结:角的比较方法:① 观察法;②度量法;③ 叠合法。强调叠合法要点:叠合时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边的同旁。
设计意图:通过折扇抽象出的两个角设问,引出角的比较,学生通过观察从“形”的角度辨别角的大小,度量角的度数从“数”的角度比较,通过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叠合,让学生体验“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程序,类比线段长短的方法,学会角的比较方法,加深学生对两个知识点的共性理解,感知类比学习方法、数形结合思想。
片断2 培养方法,感知语言
思考: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填写学案。
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AOC是∠AOB与∠BOC的和。
师:好,还有其他方式表示?
生:∠AOB是∠AOC与∠BOC的差,∠BOC是∠AOC与∠AOB的差。
师:把它写在学案上(关注全体学生掌握情况,老师补全课题:与运算):                                                          
图形语言(型)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数)
      ∠AOC是∠AOB与∠BOC的和    ∠AOC=∠AOB+∠BOC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成果并纠错。
设计意图:在角的比较大小基础上,抽出几何模型,探究出角的和差,衔接自然,从“形”的表达转化成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形”后的正确表达,为猜想三角关系做铺垫,并充分感受几何学习的三种语言。
片断3 动手拼角,体验合学
学生活动:拼角探究
如图,借助三角尺画15°,75°的角。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有何规律?
                               
小组合作交流,形成角的度数:15°,30°,45°…,180°并完成下表:

师生活动:总结角的规律,对拼出的角进行和差分类,呼应教材左右两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所得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合学之乐,培养学生数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片断4 延学新知,渠成水到
如图:∠AOC=48°,∠BOC=24°,则∠AOB=____。

师:同学们计算出∠AOB多少度?
生:24°。
师:∠AOB 与∠BOC有何数量关系?
生:∠AOB =∠BOC。
师:∠AOB =∠BOC是谁造成的?                
生:射线OB。
师:既然射线OB这么特殊,那给它取一个名字,叫……?
生:角平分线。
师:对(老师及时肯定),同学们翻到教材135页,找到角平分线定义,勾画出重点词语,用角和差的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填写学案。
完成角平分线的三种关系式描述:相等,二倍,二分之一。
师:阅读教材,角平分线还可以叫什么名字?
生:二等分线。
师:对。类似地,角的三等分线等,理解和表示方法也一样。
设计意图:学习了角的和差,利用48°、24°的角求得24°角,,悟角平分线,给角平分线取名,培养学生的数感、悟感、成就感。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概念做“圈、点、勾、画、悟、记”,培养学生从直观想象到数学抽象,搭建“四基”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从角平分线升级为等分线,自然衔接,渠成水到,并强调几何学习的一般过程,培养通性通法。
3  教学反思
培养学习方法,种植核心素养,从编者意图培养孩子。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外,让学生初步形成学习几何知识的一般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方法,点拨数学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几何的三种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归纳知识,沉淀方法,为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让课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我们更关注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从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种植素养,课后反思得失,培养学生同时也成长了自己。

参考文献:
[1]章建跃. 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田耀军.重视数学理解落实核心素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4)中旬:20-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