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升旗仪式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学校重视通过升(降)国旗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之目的。本文将从升(降)国旗活动的要求、重大意义和常态开展等三方面,研究学校常态开展升旗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常态开展 升旗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在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蕴含革命先辈用鲜血换取今天幸福生活的丰富内涵。因此,爱护国旗、保护国旗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也许学生在平常的日子里根本就很少有机会能感受得到爱国主义,但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应铭记历史,对日益强大的国家充满骄傲与自豪。所以,庄严而神圣的升(降)国旗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普遍、又是最有效的形式。
当下许多学校会利用每周星期一举行全校性的庄严的升旗仪式,但每天能坚持进行升(降)旗活动的学校不多,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能担任旗手以及国旗下讲话的学生数量本就不多,绝大多学生都无法亲手升起国旗,体会其中意义。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升(降)国旗活动。我校除组织学生周一全校升旗活动外,还把每周二到周五升(降)国旗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开展,将升旗活动常态化开展,使其成为学生爱国主义的培育平台。
一、常态升(降)国旗活动的内涵要求
常态升(降)国旗活动是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的文化德育建设的重要项目,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分为常规和常态要求。常规要求:每逢周一全校师生集中在田径场上参加升旗仪式,听学生国旗下讲话,进行常规的爱国主义教育。常态要求:每周二至周五早上7:00进行校长陪伴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的国旗班参加活动,校长每天坚持站在升旗台下陪伴学生活动的开展,学生自主组织升旗活动,学生选取家国大事或身边小事作为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每天校长、班主任全程参与国旗班学生升旗仪式、听取学生国旗下讲话、聆听国旗班班任每天寄语,与学生、班级共成长。
二、常态升(降)国旗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必然要求
2019年9月27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他强调:学校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作为履行立德树人责任的学校,应自觉履行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责,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课程课本和活动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以“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壮志豪情,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提高青少年爱国主义觉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青少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青少年真正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习总书记教导犹在耳边,我们要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让少年儿童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因此,常态升(降)国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必然需要,把爱国主义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二)是落实《国旗法》相关规定的需要
国旗法第六条规定: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中,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的规定得到真正的落实,我校每周一进行全校升旗活动,每周二到周五进行校长陪伴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由轮值国旗班(住宿班)周二至周五早上7:00进行升旗,周一至周五下午18:00进行降旗。
(三)是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常态升(降)国旗活动是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的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简洁庄重的仪式,提升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次成功的升旗仪式往往就能以情载理,情理交融,震撼心灵,催人奋进,使人终生难忘,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一种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学校把常态升(降)国旗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项目开展,打造德育品牌。校长和相应班级负责老师每天陪同学一齐参加常态升(降)国旗活动,通过每天的陪伴,让学生感到学校教师特别的亲和,“言传”不如“身教”,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同时,正当其时地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懂得要爱护国旗,珍惜国旗,对祖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在争当小旗手时,激发了奋发向上的思想,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争取当上一名小旗手;学生通过在升旗仪式上讲话增强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真正实现“大美番附”,不仅使升(降)国旗活动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线”, 更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展了综合素质,使校园美,学生更美!
(四)是开展有效班级管理的有益延伸
常态升(降)国旗活动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也是班级纪律常规教育的延伸。班主任通过点评学生国旗下讲话,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同时,由爱国到爱班集体,班任及时对班上问题及时总结,指出优势与不足,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起到及时的集体教育和纪律教育,班级管理就能事半功倍。
三、升(降)国旗活动的常态开展
(一)精心组织,形成常规
1、精心选拔,严格要求
学校对全校升旗礼的国旗班的成员组织培训学习,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升旗仪式相关知识学习,组织观看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等,让他们明确升旗仪式的程序。同时,在每年新生军训期间,会由教官在学生中挑选出优秀学生,组成升旗队,并以军人标准的更严格要求升旗队员升降国旗、出旗等规范,让学生熟练掌握升降旗的动作要领,力求做到标准、规范,反复练、练反复。另外还要培养队员们责任心和荣誉感,告知一些特发情况:如国旗升快了、慢了如何应对,国家出现些灾难事件升半旗,在恶劣天气中更要爱护国旗,及时收回保管等。当主持人一声令下“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全体肃立、出旗、奏唱国歌……”,护旗手在鼓号声中要迈着坚定、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向旗台,升旗手在国歌声中要把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地升起,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同学要行注目礼。升旗全过程要求零差错、有序、严肃进行。
2、旗下讲话,形成系列
每次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持之以恒,形成系列。如:第一学期就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我们就把全校国旗下讲话形成系列,第一周:开学典礼、第二周:感恩教师、第三周:月是故乡明,情是亲人浓、第四周:中华儿女七十载,普天同庆中国心……
(二)校长陪伴,特色开展
1、校长陪伴,暖心关怀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以陪伴为名,校长陪伴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才更能凸显学校对学生成长的爱与责任,校长俯身与学生一同体验、交流、成长,有换位思考、有尊重理解、有包容呵护,这不仅是常态活动,更是温暖的陪伴。校长不仅承担起学校领导者的管理角色,做到讲大势、顾全局,订规划、定制度,而且更应具有理性、雅致的育人理念,追求更远大的教育梦。为此,校长都坚持参与周二至周五校长陪伴常态化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 走进学生生活、关心学生成长。
2、持之以恒,每天坚持
很多学校周一都会进行全校升旗礼,可是能每天坚持下来的学校却不多,究其原因学校文化科课时紧,学校宁愿在文化科多花时间,而不愿意多花时间在课外活动上。周二至周五校长陪伴、常态化升(降)国旗由轮值国旗班(住宿班)来承担。每天7:00准时校长与国旗班学生、教师完成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的活动。每个轮值国旗班由一名国旗手、两名护旗手、一名主持人组成。国旗手负责出旗持旗,到达升旗台,挂旗和傍晚降旗。护旗手出旗时应在旗手后方,到达升旗台前应在旗手两侧,协助国旗手挂旗,并负责升旗。主持人负责携带音箱、U盘进行升旗时国歌的播放,并引导在场的同学进行升旗前的准备。与国旗手、护旗手一同完成好升旗仪式的工作。在升国旗期间,凡经过现场的师生都应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在场师生应原地站立行注目礼或少先队礼,待国旗升完毕方可结束行礼。升国旗结束后,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最后班任老师对班情况总结,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三)科学规划,严抓细节
1、编写《校长陪伴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管理手册》
学校把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形成常规,并根据需要编写《校长陪伴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管理手册》(下称手册),《手册》包括有升旗制度、升旗仪式具体实施方案、升旗仪式轮值安排表、升旗各班及教师站位示意图、升旗表格、升旗仪式评分表、升旗仪式评分登记汇总表等,细化常态化升(降)国旗活动的各项细节。编写《手册》能让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使升(降)国旗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监控性。
2、实行国旗班(住宿班)轮换制
学校将常态升旗活动的组织权下放到国旗班(住宿班)。国旗班由七至九年级住宿班轮流担任,每班负责一周。各国旗中队自主推选出主持人、旗手、升旗手、护旗手。承担升旗任务的人员必须仪表规范,着装统一,步伐强劲有力,动作舒展,节奏感强。升旗结束,开展5-10分钟国旗下的讲话,讲话既有学生、班任以及校长,讲话结束后,在田径场的师生整齐有序离场,回到教室。傍晚六点,国旗手和护旗手前往主席台降旗,并将国旗整理好,放置回教官部办公室。降旗期间,田径场的在校师生也要驻足肃立,直至降旗仪式完毕后,方可走动。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星红旗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增强人们的爱国观念究其本质是强化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与支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学校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阵地”,是学校团队组织实施德育的“大课堂”。程序规范、内容科学、形式生动的升旗仪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学校要利用升(降)旗活动,能促进学生孕育远大理想、培养高尚人格、坚定成长信念、立志全面发展,通过常态升(降)旗活动将德育工作做得更扎实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冉蕾.升旗仪式——创新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3)
[2] 周晏伊.让升旗仪式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创新升旗仪式之我见[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6)
[3] 王灵菊.小学主题升旗仪式开展的实效性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