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滞后,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但我国农村学校都建有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这为我们利用校园网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以校园网为平台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不仅具有生动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等网络阅读的特点,同时因为校园网有严格的管理和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可以避免儿童在一般网络阅读中的随意性、无序性和迷失性。校园网是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校园网 培养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一、阅读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儿童阅读的传统,作为文明古国,早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状
1.很多学校未建立图书室。农村小学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和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大多数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即使设置了图书室,也没有多少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由于人手紧,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这样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2.父母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课外阅读。农村家庭的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对于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知识面、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由于是非常潜在的,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
3.课外阅读指导缺失。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据我们了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20%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利用校园网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优势
1.校园网环境下的阅读兼有网络阅读、纸媒阅读或两种形式交叉进行等多种阅读形式,学生可获得更多的阅读材料。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其它的儿童网站阅读,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校园网环境下的阅读具备网络阅读的优点。色彩、光线、电子感应器构成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阅读,直观形象。作者与读者有一种隐形的互动,读者与读者之间可以共时对话,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阅读后还可以在博客、论坛发表读后感或跟老师、同学在线交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动静结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3.校园网下的阅读,学生不断用手指敲打键盘、单击鼠标,不仅产生心理情感的互动,也提高了电脑媒体运用的熟练度;网络阅读中可以直接和作者交流或共同参与编辑文本,书的内容成为“可读写”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4.创设师生、家长共同阅读的环境。校园网为家校联系、师生交流提供了多种渠道。师生、家长可通过校园BQQ、校园BBS、校园E- mail,实现教师之间、家长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怎样利用校园网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利用校园网的直观性、生动性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网络阅读是一种多媒体阅读。“多媒体阅读是以文字媒体为主,还有声音、图像(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共同传播信息的媒体方式的阅读,各媒体之间可以进行完善的信息交互转换和融合。”[3]网络上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界面多维化,电子文本配上色彩鲜明、形象夸张的卡通插图、轻快的音乐或风趣的动画,有些还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原本静态的阅读变得生动、直观。这种影像化的阅读,具有游戏性、享受性,十分契合儿童形象、直观的思维特征,广受儿童欢迎,能快速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2. 利用校园网超文本阅读的时效性、广延性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校园网超文本与传统的文本文件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的。这里的‘非线性’是指文本中遇到的一些相关内容通过链接组织在一起,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浏览这些相关内容。[4]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在儿童网络阅读中,文本可以链接相关作家的资料以及该作家其它的作品,关键词的点击可以聚集与之相关的多种知识、信息。超文本阅读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在阅读时获得跟作品相关的大量知识,使阅读的范围、内容延伸得更广,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宽,速度更快。在网络无处不在的辐射、发散中,儿童文学作品拥有更多的儿童受众。
3. 利用校园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网络上,人们可用QQ聊天,可传送电子邮件,可在论坛发贴。在自由开放的电子空间,通过集体群聊、单个对聊、共时交流或网上留言,超越时空的界限,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信息,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自主地甑别、选择,甚至可以及时反馈、修正。在网络儿童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儿童读者和作家,读者和读者之间能实行隐形的互动或共时交流。阅读一些传统的经典后,可在网上直接发表书评,也可以群起发贴,展开讨论。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时,可在网页或其博客上跟作家在线交流或留言。网络阅读缩短了作家和读者的距离,缩短了作品反馈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红燕.网络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71-73.
[3]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J].东北师大学报(社会哲学版),2001,(1):70-76.
[4]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