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对于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认知与态度,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网络使用;家长认知
1 调研对象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家长对学生使用网络的态度,掌握学生网络使用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有针对性的探索与实践,针对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群体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由学生填写,第二部分为家长对学生使用网络态度的调查,由家长填写。经筛查,本次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183份。
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而效度即有效性,即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对问卷的信度分析一般都采用计算Cronbach α系数,一般而言,如果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就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内部结构;而问卷的效度分析一般依赖于对问卷进行KMO球型检验,如果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小于0.05,而且KMO值大于0.6,则一般认为该问卷的效度是比较好的,可以用作因子分析。
首先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在本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上网动机及情况量表、网络娱乐影响量表及家长认知量表共三个量表,具体内容见第3节。经分析可知上网动机及情况量表的总体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90,网络娱乐影响量表的信度为0.840,而家长认知量表的信度为0.804。因此,该问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作此项研究。再对问卷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经分析可知上网动机及情况量表的Sig.值为0.000,KMO值为0.806,网络娱乐影响量表的Sig.值为0.000,KMO值为0.891,而家长认知量表的Sig.值为0.000,KMO值为0.860。因此,该问卷效度非常高,可以用作此项研究。
3 调研结果
3.1 学生及家长基本情况
首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在填写问卷的1183名学生中,男生有501人,女生有682人,占比分别为42.3%和57.7%,女生人数较多。初一至高三分别有232、185、178、239、214、135人,占比分别为19.6%、15.6%、15.0%、20.2%、18.1%及11.4%,高三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家长的基本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在填写问卷的1183名家长中,文化程度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共有192人,占16.2%,而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有651人,占55.0%,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而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方面,在政府机关单位工作的有81人(6.8%),教育工作者有81人(6.8%),企业员工有359人(30.3%),自由职业者有364人(30.8%),在家全职育儿的有63人(5.3%),而其他职业有235人(19.9%)。
.png)
3.2学生网络使用动机、情况及影响
计算上网动机及情况量表每一个题项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如表3所示(得分1至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及完全符合)。在网络使用动机与情况中,信息获取的得分最高,为3.70,学习的得分次之,为3.58,社交的得分较低,为3.44,而休闲娱乐的得分最低,为3.17。但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游戏选项2.44的得分拉低了休闲娱乐的平均得分,相对网络游戏来说,学生更喜欢通过听音乐和看视频来放松自己。
为了解不同年级学生上网娱乐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对各个年级之间的上网娱乐时间进行交叉分析,按照不同年级对学生每天的上网娱乐时间进行统计,在初中年级中,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和1至2小时的百分比相近,且两者之和均在75%以上。而在高中年级中,高一、高二学生上网娱乐时间在1至2小时的百分比均大于50%,而高三年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每天的上网娱乐时间相对较少,在1小时以下的占47.4%。整体上看,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平均每天上网娱乐时间在2小时以下,且初中学生上网娱乐时间比高中学生少。
.png)
为了了解家长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影响的认知及家长的监督方式,对相关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67.1%)的家长认为学生使用网络主要还是用于学习,22.1%的家长认为学生主要是为了社交与娱乐,而只有10.7%的家长认为学生使用网络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有64.8%的家长认为学生没有因为进行网络娱乐而导致成绩下滑,35.2%的家长认为学生曾经因为进行网络娱乐而导致成绩下滑,这与表4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基本相同,再一次说明学生能够较好地规避网络娱乐对于自身的负面影响。
.png)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家长群体对于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认知及监督方式是否存在差异,对父母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与上述三个项目进行了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对父母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与上述三个项目之间的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说明未达显著性水平,所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工作性质与上述三个项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统一分析。
.png)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长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认知与态度,计算家长认知量表每一个题项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如表7所示(得分1至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及完全符合)。项目1和2是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得分均在基本符合和符合之间,说明家长整体上较好地掌握了学生的相关情况,对学生在使用网络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项目3至5是家长对学生情况的认知,得分也在基本符合和符合之间,说明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可以在娱乐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而不是沉迷于网络之中。项目6是家长对网络使用的积极意义的认知,得分为3.86,说明家长们较好地意识到了网络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项目7至11是家长对网络使用的消极意义的认知,除7与11以外,得分均在4左右,说明家长在意识到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十分担心网络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对不良信息和社交能力所造成的影响的担心程度较低。
4 青少年学生网络使用应对策略
4.1 正确认识网络应用现状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网络在人们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日益普及的趋势是必然的,在教育领域,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上的各类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用一种新的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及适量的娱乐活动也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因此,作为家长和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网络应用的现状,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十分重要,家长应当转变观念,不能因为以往某些案例的影响而把网络当作洪水猛兽,一味地禁止学生使用网络。学生也应当认识到过度使用网络的弊端,不能沉迷于网络娱乐而耽误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状况,要把握好使用网络的平衡,加强自我约束,通过网络丰富自我。
4.2 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引导作用
老师和家长都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使用偏好的引导、控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只被用于简单的消遣。应该营造更好地网络使用氛围,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譬如可以更多地与学生谈论网络上关于学习的一些信息等。此外,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因此可以尝试建立家庭网络使用规则,对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时间进行限制,逐步培养学术的自控能力,同时也应当注意加强监督,避免使规则沦为一纸空谈。
4.3 缓解学生面临的压力
目前青少年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业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失望感,从而利用网络来逃避现实。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适时为学生排解压力,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其近期生活学习现状,引导学生排解困惑与压力,避免其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应当适当丰富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走向室外,而不是把所有的休闲时间都用在网络娱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