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詹海清
[导读] 为了加强对小学社会基地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为了加强对小学社会基地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构建出富有创新意识同时又具有自己的内涵、文化、特点,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基地课程体系,必须要从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真正的切实可行,具有价值与意义,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思考

一、正确把握基地课程建设目标
        基地课程在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把“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作为核心,努力地打造出适合学生,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并且具有鲜明特点,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社会实践基地课程。不断提高基地课程的吸引力,让小学生快乐学习从而得到能力提升。
(一)基地课程性质
        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多项素质与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让学生获得与社会要求向符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学校在创作社会实践经历课程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点、实际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的设置,让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去发挥它更多的价值。
(二)课程功能定位
        教育性功能:实践基地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能够对未成年的思想道德进行正面的建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人生态度。
        实践性功能: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经历之后获得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探究性功能:在社会实践基地过程当中,巧妙创设合适的情景,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探究中,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实用性功能: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将理论结合实践,多多将知识点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实践出真知,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创新性功能:让学生做自己课程的设置者,敢于大胆的发声与说话,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合理构建基地课程体系
        合理的构建基地课程体系,能够实现课程的目标的高效落实,努力去建设出一个充满动力、吸引力,且特征鲜明的基地课程。
(一)基地课程基本体系模式
        实践基地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结构,一是领域,二是模块,三是项目。领域内容中包括了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每个领域都可以分成为若干个模块,而每个模块当中又可以设置不同的项目。
        基地课程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创新意识不够,导致基地课程的内容和学校教育的内容重复。所以基地课程必须要不断的创新,构建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课程与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 基地课程设置原则
        “立德树人”是基地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在基地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去放大基地课程的实用性功能,让基地课程更“接地气”,构建出贴近学生、面向生活、注重实践的德育课程的新体系。
        努力构建出体验、合作、探究、感受的教育新体系。

在设计课程时应当融入与渗透多门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学校还应当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资源和文化内涵去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将现代科技和乡土乡情完美的糅合,真正的构建出具有地方气息的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来。
三、规范实践课程管理
(一)坚持课程实施三原则
        陶行知曾经说过一个道理:育人和养花种木一样,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花、木的品种和特点,才能够根据它的情况进行施肥和培养,这其实就是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综合的去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例如学习程度的不同、知识储备量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实际需求的不同等等因素去设置课程,既要做到全面又要做到有所侧重。
        要注意的是,开设社会实践基地课程不是让学生换个地方上课,而是让学生在一个完全不同于学校的教育形式中获取更多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去做禁锢学生思想的枷锁,而应当让学生彻底“放飞自我”,去展现真实的自己,在设计基地课程时应当坚持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真正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在进行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建设时还必须要注重德育教育。设计多元化的、丰富的课程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层面。掘出课程当中所隐藏的德育内涵,整合好这些正面的教育因素。注重对基地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氛围的建设,让学生在基地课程当中去感受正能量,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正确处理关系
        在进行基地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时,一定要客观的比较学校课程与基地课程的内容,避免二者的课程内容出现重复,正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学生在基地课程中获得的能力可以在学校课程当中得到运用,在学校课程当中所学习到的内容,也可以在基地的课程当中得到延伸和拓展。其次,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不是一味传授知识,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面的、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人不断的进步,对自己的漏洞与缺陷进行及时的调节。所以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能够促进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各级部门一定要重视实践基地课程,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根据基地的课程、内容、特点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基地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也必须用虚心的态度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进行调节和改正,提高基地课程的质量。基地还需要做好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正确的利用评价的价值,不断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建立学生评价的机制,让学生去评价实践活动,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意见,不断的进行课程的完善。发挥出基地课程的最大价值。
结束语
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意义与责任十分重大,基地课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积极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基地课程体系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次还需要规范对实践课程的管理,坚持课程实施的三个原则,并正确的处理基地课程当中的几种关系;最后要根据基地课程的特点、内容等等因素去建立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只有做到以上种种,才能够使基地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积极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建东. 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 2013, 000(011):P.37-40.
[2]邱艾军.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策略思考[J]. 成功:中下, 2018(21):162-162.
[3]王红梅.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
[4]丁建东.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轻松学电脑, 2018, 000(00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