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国家规定的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让辅导员很是头疼。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这个规定为少先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让少先队在学校中的存在与发展获得了课程体系和教育法规的保障。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的目标就是能使每一位参与的少先队员受益,并且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如何把少先队活动常态化,真正使每一位参与的少先队员受益,笔者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四个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 常态化 学科整合 重大事件活动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就在〔教基二(2012)3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这个规定为少先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让少先队在学校中的存在与发展获得了课程体系和教育法规的保障。
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的目标就是能使每一位参与的少先队员受益,并且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该活动的特点是常态化开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及时性、经常性地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改进不足。该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有着现实的影响,而且还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多年的实践研究,我摸索出了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的四大策略:
一、在学校、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一切可用于教育,用于活动,具有教育意义和活动意义的客观条件都可以作为活动资源。因此我认为:在学校、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下,借助这些活动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是事半功倍的一项举措。
在实践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开展活动:
1、在学校的常规和重大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活动。该讲话的主题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每次在国旗下讲话结束后,我总会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话内容的强化教育。然后,我还会把一些非常好的讲话内容,布置到小队中,目的是让小队长组织大家通过开展活动,把这些内容内化为队员们的实际行动。因为这些重要的德育训条对于学生的成长太重要了!
如学校科技节中,除了让队员们认真积极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任务外,我还会以此为契机,组织队员们开展“科学家的故事、名言交流会、科学家命名仪式”等活动。这些活动因为是在科技节中开展的,所以队员们的参与面、参与热情以及活动效果都空前得好!
2、在社会热点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恰逢花博盛会落户常州,我们年级组决定与社区“智慧共建”,开展“美丽花博,有我同行”花博进社区宣传系列活动。先在班里利用班队课开展了“花博常识我知道”小队汇报活动,让孩子们对花博历史、本届花博知识、花博场馆建设、珍稀花卉以及花博场馆的后续经营有了一定了解。又利用班会课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我为花博做点啥”策划活动,讨论宣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据此给班内原有的五个小队进行了分工,分别成立了“发放资料、讲堂讲解、签名祝福、展板讲解、现场采访”五个小组,进社区宣传活动一开始的设想是利用国庆假期让孩子们组队在各自小区开展,但一来假期学生较分散,统一时间较难;二来老师分身乏术,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难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另外安全问题也得不到保障。经与学生、同年级组班主任商量,把时间定在了9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正巧花博开幕,比较有纪念意义。另外活动地点也定为玲珑社区,因为这个社区与学校较近,学校与社区已经开展过多次共建活动,学生、老师都比较熟悉,有很多优势。
二、借助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特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少先队活动的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大类,校内资源又可分为学校资源、教师资源,队员资源和设施资源、方式资源、制度资源、精神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服务资源。
少先队活动的资源是如此之多,之丰富。而我今天想要在这里谈论的是: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特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1、师生和家长共同借助家庭、学校的特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我们可以这样借助家庭的特色资源开展活动:请家长讲述自己艰苦创业的故事、含辛茹苦地养育孩子的故事,开展家长、孩子和老师间的”同年不同样的成长故事交流活动”等。
对于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需要因校而宜。我们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隶属于百年老校龙虎塘教育集团。在我校百年华诞之际,我引导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宣传我校的校史、学校的名校友、校歌、校训、校徽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了解了我校的历史底蕴,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2、师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士共同借助社会的特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我们师生和家长可以和社区、街道、媒体、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士和群体形成合力,共同借助社会的特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正因为我们利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特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所以使我们的活动凸显出了地域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我们的活动往常态化、个性化、深入化的轨道不断发展。
三、巧利用各学科课程的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
我们一直在提倡”全员德育”。根据这一理念,我提出了”全科德育”的设想。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操作:
1、单科德育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单独一门学科的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这类活动的优势是:中队辅导员不用组织开展活动,只需要和任课老师一起引导大家开展或是对于活动的主题稍加提升即可。
如:从体育课中,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以英语课中所涉及到的关于感恩节的内容为主题开发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感恩。
2、学科间融合的德育
开展”学科间融合的德育”,首先是要在一些学科内容的基础上,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少先队员共同提炼出一些主题,然后再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课。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好,没吃过苦,不知道体谅别人,缺少爱心。我们五年级下册的品社书上正好有一个单元是《父母的难处》,我就想让孩子了解父母的难处,明白父母的不易,从而能体谅父母,并能通过实际行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首先,我让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父母的难处,有的小组提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有的说通过采访来了解,还有的说自己平时的随见所闻所感就可以了解父母的难处。于是,我把全班重新打乱分成四组,组长由学生自主申报产生,由组长招募组员。每组选择一种方式了解父母有哪些难处,并商量如何汇报。通过前期的分类,父母的难处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工作、身体、子女教育、家庭琐事、邻里关系等。如果课上光汇报父母的难处有哪些,内容显得比较浅,所以要求每组在汇报难处的同时选择其中的一个难处说说你们准备如何帮助父母解决难处。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父母的难处,生活中能多体谅父母。当孩子真正能够体谅父母,也就能够体谅他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能多关爱他人,这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是千头万绪,忙乱不堪的。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学会巧利用教育资源、多进行资源的整合,努力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