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专注学情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增强教学质效的根本方式,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识图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立足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以小学五年级《图形变换》为主要内容,从学情分析的实践操作、学情反馈的影响因素以及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识图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学生;几何识图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专注学情研究作为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前提,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学情研究策略需以解决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为基本切入点,明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优化教学引导方法,培养其几何识图能力。
一、学情研究与分析
(一)学情分析
鉴于每个学生的心理个性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所谓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这就是学情分析整体的实践操作思路,主要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其学习行为模式,还可以看出最近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图形变换》中,对于想象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就非常困难,如何以直观方式降低其学习难度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其学习期望,从而对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增强其学习信心。最后,有的学生学习图形变换时仍热衷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完全没有掌握几何图形类数学知识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导致解题思路狭窄,解题方式刻板,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就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反馈
客观来说,每位数学教师都非常非常希望学生能主动和自己交流学情,从而构建流畅高效的学情反馈渠道,但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主动和教师交流学情,甚至教师主动询问也不一定能获得完整的学情反馈结果。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学生自己没有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习惯,不敢质疑权威,不愿主动思考,不想是非对错,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要能记住就可以,这种想法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第二点,教师并没有秉持“人本教学”理念,导致数学课堂依然以教师为核心,学生作为课堂的附属只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质疑问题的想法。
二、基于学情分析浅析小学高段学生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客观分析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即除却学生之外影响其学习思想行为的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总的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部分。分析这五部分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个性的影响就能科学全面的掌握其基本学情,从而为优化教学策略提供基本依据。
学生的学习动机即“为什么学数学?”,比如为了某种奖励、为了获得父母的承认和喜爱、为了融入学习集体等等。学习兴趣即“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有什么?”,比如数学与生活关系紧密,奇妙的算式可以解决诸多生活问题等,学习情感即“数学学习体验如何?”,比如学数学时非常开心,解出某个问题后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意志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比如为了做出一道题废寝忘食,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努力奋斗等。学习性格即“学习行为模式的心理表征”,包括活跃型、能力型、和平型几种。
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需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强化。比如在教学《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并以视频演示图形的平移、放大缩小、轴对称等多种图形变换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体验,同时开展“我来做一做”活动,以比赛方式融入剪纸艺术,引导学生合作制作轴对称图形,为学生设置“制作小能手”“负责小组长”等奖项,激发其参与动机,然后真的那些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手把手教学,并渗透激励教育,引导其逐步解决困难,培养几何识图能力。此外,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性格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活跃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担任小组长,能力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担当小组顾问,和平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负责制作图形。
(二)深入分析学生的思维方法
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也意味着不同的学习思想和行为。比如有的学生懂得举一反三,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记忆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快乐,成为学优生,而有的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很容易被新知识阻碍正常的学习思路,甚至让学习信心严重受挫。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法,教师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地位,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其学习思维方法由“被动”转为“主动”,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几何识图能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材,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述中提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是不同的,因而他们所遇到的学习问题也有所不同。学优生很少存在直接性的学习问题,但也存在学习思维受限的问题,学困生存在很多直接性的学习问题,但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好的可能。比如在教学《图形变换》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分成学优生和学困生两层,对学优生来说,引导他们从生活入手解析方程的妙用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的核心,通过“计算机制作轴对称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简单的图形”“平移图形后求前后两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实例引导其学习思路,灵活应用图形变换知识解决几何问题,丰富解题经验。而对学困生来说,引导他们自主分析图形变换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式是核心,照顾其学习能力,先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优化其学习思维方法,渗透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将之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此外,教师可针对学困生采取生活教学模式,比如让他们观察风车、风扇叶片、圆球等生活物品,引导其分析图形变换前后的形状特点,这样就能在降低其学习难度的基础上增强学习信心和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需在学情研究策略的辅助下才能克服传统教育短板,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识图能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新教育时代中深入分析学情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立足教材内容,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优化教学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在科学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梅. 浅谈小学高年级的几何知识教学[J]. 好家长, 2016, 000(017):P.108-109.
[2] 郝芳. 从图形变换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路构建[J]. 神州(中旬刊), 2017, 000(002):167-168.
[3]杨贵香. 浅谈平面几何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6, 000(029):232-233.
[4]蔡珍. 培养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的研究[C]// 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 2017.
[5]石鑫. 平面几何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 甘肃教育, 2017(5):49-49.
[6]瞿光龄. 观察实物,对比图形——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