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营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邢海艳
[导读] 当前我国教育工作逐步革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工作逐步革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关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及政治理念和思想认识等众多方面素养的提升。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立足核心素养分析,如何营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并提出实践教学方案,希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也是形成良好性格,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点时期,当前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也愈加关注道德与法治相关事件。小学生属于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极有必要。在课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教育指导,相比较传统机械式以及缺乏活力的课堂而言,生态课堂属于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师生全方位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核心素养理念,构建生态课堂,能够使师生油不平衡状态转化为平衡状态,从而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生态课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能够丰富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以及高尚的情操,通过生态课堂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心灵感悟,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
        一、整合资源,创建生态教学情景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利用固定的教材以及科学的教案,执行教学任务教师在运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切勿传统单一,而是通过强化学生在教材当中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想。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各类信息渠道来整,理教学方式,教师要重视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应用过程当中,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学习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适合度。由于当前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学习理念相对较为低下,所以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经验来进行科学的引导,通过将学生在生活当中的认知与现实教学相互对接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知识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安全记心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片段来引导学生观看各类生活案例,并且在生活案例当中获取经验以及教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当中的表现,在课堂教育教学当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发言,并且让学生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有很多学生会跑到河里去游泳,结果造成了悲剧,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啊。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来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来改受获取的经验以及教训。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利用生活当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并且在实践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获得一定的感官冲击,利用感官冲击来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以及学习能力。
        二、获取一定目标,树立生态化的教学思路
        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树立生态化的教学思路,根据班级文化精神有效进行人文教育管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兴趣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同时要紧密依靠道德与法治知识,构建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心中的110》这节内容,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110是什么,并且探索110的使用技巧以及使用方法,结合自身在生活当中的实际经验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反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能够灵活机警,并且学会与坏人作纠缠,利用110及时的报警来寻求帮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置合理性的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让学生的思想性改革以提高,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有关素材来培养学生对于生活化案例的探究能力,以及收集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让学生在归纳总结当中敢于斗争,敢于探究。教师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目标的同时要注重分层次引导,通过以自然课堂做好教学的规划,利用情景来吸引学生融入到其中,及时的优化学生学习思路,让生态化的课堂符合学生学习和成长。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栩栩如生的教学形式,能够形成多元的教学契机,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生活案例,通过互联网互动交流,拓宽学生的生活化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课堂创建能够符合当前新型教学理念的目标,教师也要在教学当中通过利用教学原则来优化教学思路,并且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师也要针对教学来进行科学的改进和引导,并且在课堂实践当中注入新鲜的活力。教师在合作教学当中也要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讨论,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极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通过合作辩论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竞答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父母都爱我》这节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与自己所发生的感人故事,通过讲述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互动和交流。教师也可以下达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的做好记录来进行思考,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小组探究中,通过倾听学生的描述来鼓励学生,让我们一个学生都能够展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提高学生的孝心和爱心。例如:学习《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内容,教师便可以设置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排练,能够顺利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观看完学生的角色扮演之后可以设置任务“同学们,父母爱唠叨,你能从父母中的唠叨能够获取哪一些信息呢?你们可以用观后感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吗?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吧!”学生在接收到这一训练任务之后,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交流,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观看经历,对于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唠叨也极为清楚,所以教师通过这一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也会逐步形成共识“的唠叨能够体现出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虽然有一定的责备成分,但是却是爱之深恨之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多元的进行回答思考,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灵体会。
        通过课堂演绎的方式进行教育指导,能够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教师进行合理点拨与引导,学生也会对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唠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我们能够了解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出发点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序开展,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要学会探究核心素养理念,并且发挥出教学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对目标的科学整合和探索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在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时,要围绕着方法情感元素来进行教学的探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同时,利用三维目标来设计科学学习目标。教师也要针对目前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考核和评价,通过针对学生的学习来确立生态化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邵雪如.关注核心素养,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J].教师,2019(22):75-76.
        [2]孟峰.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9(5):237-238.
        [3]刘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J].情感读本,2019(6):8-9.
        [4]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