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汾地域特色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寻找祖槐之根》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段卫平 黄琲珺
[导读] 临汾市第三中学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
        【摘  要】 临汾市第三中学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我课题组成立以来将开发古都平阳的帝尧文化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相融合,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在整合特色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方面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创新型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更灵活、更专业的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 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根祖文化
         一、课程确立基于新课标的解读的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作为21世纪人才素养的核心,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和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我们的根祖文化校本课程将会引导学生在时间深度(历史视角)和空间广度(全球视野)上加深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和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积极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有利于人类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
        1、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审辨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利用临汾地方的根祖文化资源编写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去解读身边的语文问题的乐趣;使他们逐渐养成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2、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语文教学,通过开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索,生成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丰富新经验。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增强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在相互帮助中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课程研究所依据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包括多个层面的含义,既包括在认知层面对不同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共性与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也包括在价值观层面认同并愿意传承临汾特色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还包括在行为层面切实践行临汾特色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等。该素养是一个临汾公民具有家乡情怀、打下古都烙印的体现,是贯通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中审辩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和合作素养的核心要素。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主题突出且活动性强。
        本课程以临汾帝尧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为对象,精选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课程核心内容:
        (1)移民传说中的洪洞大槐树——全球华人的根在哪里?
        (2)现实生活中的洪洞大槐树——扎根平阳大地的华人老家
        (3)故老传闻,道不尽的割舍——童年记忆里的一支老歌
        (4)宗族谱牒,剪不断的乡愁——魂牵梦绕的一个个名字
在课程上,我们力图实现以学生综合性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整体课程设计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展开,真正以活动效果来保障课程目标落地生根。

比如,围绕第一章节的主题,我们开展搜集不同版本文献中的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并分小组研究比较不同之处,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的思路培养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在不同的碰撞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章节的主题开展是通过实地采风、探寻故里、参与祭祀仪式等多个活动进行的。总之,在课程实施的形式上非常的丰富、灵活多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兴趣为原则,密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色,采用综合实践的活动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从不同的维度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弘扬了我市特色文化的精神。
         以下就第四章内容的课程设计为例
教学板块:宗族谱牒,剪不断的乡愁——魂牵梦绕的一个个名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族姓氏的来源,寻根问祖修建自己家族的谱牒。
(2)体味乡愁文化,拓展乡愁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
二、教学形式
学生论坛
1.教学活动
(1) 学生以姓氏自然分组,了解本姓氏的起源变迁,同时梳理本家家族谱牒。(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绘制展示)
(2)收集乡愁主题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作赏析。以微博、配乐朗读、录制听书播客或微电台直播的形式展示交流。
(3)邀请专业老师做讲座或采访。
(4)将学习研究成果以调查报告等文字形式总结出来。
2.学习时间及成果:每天汇总,阶段报告。
三、课程实施效果
        2018年10月,我校课题组开始研发《寻找祖槐之根》校本教材,并通过接下来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临汾特色文化课程体系。相关的活动广受学生喜爱,使学生对临汾的特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掌握课程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课程研发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为临汾市第三中学2018级高一、高二部分学生,问卷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满意程度、课程学习活动和自选学习清单的满意程度以及多课程资源的满意程度三个方面。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课题组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统计,具体结果如下。
        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经调查,86.7%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评价为“非常满意”或“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很喜爱该课程内容。同时,数据显示,有9.7%和4.6%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分别是“一般”和“比较不满意”。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到了这样的建议: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参考,比外,住校生不便于利用手机、网络查找资源成为课程学习的一个不利因素。不少学生表示希望教师在文化主题方面提供更丰富的介绍与查阅引导。
        二是对课程学习活动清单的满意程度调查。课程设计了9个活动清单,调查结果显示:有82.7%的学生对课程栏目设计感到满意,有17.3%的学生认为还需进一步改进,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学习任务可提供更多层次的学习清单,或自拟任务。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满意课程学习栏目的设计, 并能围绕自身学习需求表达意愿。
        三是对课程资源的满意程度调查。对于提供的课程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有84.6%的学生表示满意,有11.4%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仅4%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经访谈了解到,学生希望获得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相关的查阅网站,得到更多的拓展资源等。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教学,我校师生更热衷于谈论与关注地域文化及特色的文化载体,并能提炼出文化背后蕴含的优秀思想与精神。更加坚定了教师们运用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信心。我们期望这是地方特色文化课程化的良好开端,后面我课题组将接续研究更多课程案例以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化体系。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GH185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