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懲学有效性措施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蔡遵华
[导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在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的重要性,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让小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探究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以便强化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措施
        语文阅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篇文章的阅读;第二种是多篇文章阅读;第三种是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设置的阅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方式也比较固定,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素质教学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觉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引领小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知语文学习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水平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就会变现出不同的寓意,如:“愁”字,在李白笔下的意境中表现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个长”;而在李清照笔下则表现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通过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扎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十分重要。其次,语言表达与个人的内心情感、思维品质、文化素养以及表达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素养、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有效的应用语言;并从文章中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而强化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积极的更新和完善了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适合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不足,大多数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对文章的讲述方面,忽视了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的思考以及探究的机会比较少,使得学生对教师枯燥的文章讲解丧失了兴趣;同时课外阅读拓展比较有限,部分教师难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素材比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语文阅读停留在表面中,并没有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情感表达、思想态度以及整体架构等,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创新思路,融合阅读教学新理念,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进而主动的投入到语文阅读环节中,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化小学生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首先,教师需要延伸语文阅读的范围,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渗透更多的经典文章,比如:在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有《景阳冈》《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几篇文章,都摘自我国的四大名著,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后,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罗列出表达方式,进而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延伸了学生的语文视野。
        其次,教师还应该为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出更多的语文阅读活动,小学阶段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将语文学科素养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活动以及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等,可以将“科技发展”“人类进步”作为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文章,并分享阅读心得,阅读《巨伞下的城市》《电子五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然后通过讨论的方式对科普文章的写作方式、语言表达、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增强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将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诗歌、文言文等古文之后,让小学生将其编成白话故事,或者进行续写和仿写,如:在阅读了《从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诗之后,让学生将其编成白话故事,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军旅”作为创作的主题,创作出诗歌或者续写故事。最后,教师还应该有效的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转变以往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阅读结果的评价,在评价中要融合多种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文章脉络的梳理能力、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能力等,利用阅读评价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对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给予更多帮助,让其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依据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的需要,为小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延伸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搜集阅读材料,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开展阅读活动,展现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性,从阅读活动中强化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永俊.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2):76-77.
        [2]霍金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88-89.
        [3]陈静静.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16.
        [4]古大雄.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