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丽萍
[导读] 在学校硬件设施完备的前提下,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
        摘要:在学校硬件设施完备的前提下,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从晦涩枯燥的语言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升和强化学生赏析文章、古诗词的能力,逐步提高语文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应用实践;
引言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各大教学课堂之中。合理应用现代多媒体设备,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相互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渗透多媒体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眼前,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教育大势所趋,更是时代发展必然,是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意义
        (一)是语文学科的具体要求
        青少年进入初中阶段,智力较之前已有一定的发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一定的拓展。但对文化内涵丰富的语文学科而言,文章抽象的内涵和蕴含的思想情感让人难以理解,尤其是文学大家的散文作品更加意义深刻,晦涩难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提供帮助。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抽象的概念被加工转化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对于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能够充分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扩充,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提升,更好地积累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加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是提高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初中生保持注意力 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产生疲劳。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 枯燥的文字信息以多元化的方式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形式, 带来的新鲜感能够刺激学生神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 视觉、知觉等感官,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帮助学生适应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丰富其情感体验。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具有故事性、教育性以及哲理性等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理性与情感共存的情境当中。初中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较差,传统教学不能有效地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不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表达的情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教学目标。结合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充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还原课文中表现的场景和情境,多媒体手段能够通过不断地刺激学生感官,创造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条件,就会让学生产生更加生动、真实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作为主体,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进行运用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并且教师也要充分地研究语文教材来进行信息的归纳和梳理,制成相应的教学课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意识较弱,所以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帮扶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养成。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当前在一些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普遍存在“听不见其效,说不见其义,读不见其声、写不出其文”的现象。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就会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平时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声音媒体资源,正确地引导学生朗读,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写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名家名篇作品,并且不断地训练学生模仿、创作能力,这样做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对于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五分钟内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新闻网站,点开最新时事热点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在学生大致阅览之后,教师可以指定一名学生简述事件的内容,之后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训练的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普通话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四)应用影音教学,感同身受其中
        多媒体设备中最为显著的应用并不是可以放几张图片与相关文字资料,它还可以帮助学生们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一般观看相关的事件,以一种第三视角的方式观看事件发展,这是很多学生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剧的原因。甚至也有许多学生因为沉迷观赏相关的历史题材影视视频,结果他的历史科目分数总是出人意料。对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以积极意义去看待视频,学会让视频成为学生们的丰富教学资源,感受视频中的人物魅力去理解教材,这样一来其教学显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训练活动时切入多媒体
        课堂演绎、课堂辩论、游戏竞赛、角色诵读、课文复述、故事讲述、经典鉴赏等,都属于语文训练活动形式,教师在具体组织时,需要多媒体的多方面辅助,展示背景画面、设定背景音乐、投放思考问题、播放示范操作、展示典型材料等,都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选择,以提升教学适配性。训练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做出合理设计,特别是让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操作,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台阶》是一篇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特征鲜明。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具体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课本剧,并进行公开演绎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角色塑造,要体现鲜明个性。学生听说要自己创编演绎课本剧,都显得特别兴奋。教师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其他学校学生演绎的课本剧,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榜样。学生开始进入创编阶段,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创编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给学生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在课堂演绎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设了背景音乐,将课本剧演绎渲染了气氛,其助学作用非常突出。教师组织学生对演绎情况进行集体评价,将课堂演绎学习推向高潮。
        结束语
        综上,将多媒体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调动、感染学生情绪,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并不断进行探究改进,从而提高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建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20(06):64-65.
[2]周奋文.浅议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名师在线,2020(11):88-89.
[3]张学瑞.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4):145.
[4]何瑞存.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0(03):140.
[5]牛世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35):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