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智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晶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重视对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改革。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重视对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改革。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漏洞,教师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对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课堂教学
        语文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对语文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其余各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与接受能力,更是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尤其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由于其在智力方面的不足,导致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快速准确的接受课堂知识。[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发展状况,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来自社会、家庭等各种生活资源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课本知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依旧有很多学校存在语文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缺乏教学主动性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提前预备的语文教案进行授课,整个语文课堂按 部就班,没有创新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学校兴趣无法顺利激发。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只是依靠板书和段落讲解的形式展开课文解析,在课下也只是让智力发育有残缺学生们对书本内容进行反复抄写,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缺乏主动意识,教师没有从自身做起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而且,枯燥刻板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失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
2.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的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加强小学生们的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小学生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对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能在日常生活之中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实践。但是,我国许多小学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将教学的根本目的放在对于智障学生借助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生活,使得他们能更有效地融入正常生活,对于学生学习提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只是一味地看重升学率。[3]
3.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认知
        由于小学教育面对的都是低年龄的小学生,这些学生还不具备对事物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认知能力。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身的人生观 、价值观根本无法转确的定位。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围绕小学生和智障学生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只是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降低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而且,由于小学生和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很多教学案例并不能被学生完全而接受和理解,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并没有真正地做到“生活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
        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为了帮助这类学生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就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多从生活技能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路边的广告牌,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和特点,各种小动物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帮助智障学生更便捷的融入语文课堂,提升生活能力。
2.识字教学生活化,优化阅读教学结构
        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其在提升自身生活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接受相应的识字教学。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字。比如:面对路边 的广告牌,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上面的生字记下来,再在课堂上请教老师,提升学生的识字量。或者是教师将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入课堂,如动画片中的生字。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某些片段,将其中的生字提炼出来给学生讲述,这样不仅提升了智障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对语文识字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有趣,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结构。
3.提高教师素质,将生活经验搬入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对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制定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小学语文 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要扩展到课外语言知识层面上,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的借助课外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解答,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相接轨。在此过程中,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文语言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要扎实、深刻,但务必要做到广泛。 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还要积极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能够用比较生动、幽默的方式对课本内 容进行讲解。如,对于古诗的学习,教师可以以包含感情地朗读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由于智障学生在学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难免会受到打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务必要时刻关注智障学生的心理发育,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事例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需要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基础教学素养,同时还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发现生活中各处存在的细节,并将其引入到教学之中。对于智障学生的教学,教师也应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浇灌学生,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敏霞.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研究,2016.
[2]吴炳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7(09):214.
[3]林玉梅.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四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