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马静
[导读] 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育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育理念,在近十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目前,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是一门基础的文科课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积极推荐情境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也越来越注意教育的质量,为了满足社会对下一代人才的需要,教育需要及时进行改革,以体现其前沿性,新课程改革就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系统语文学习的阶段,也是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时期,对于学生其他各科的学习都有着一定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却没有得到思维的训练和方法的掌握。那么情境教学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指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但是兴趣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活动好动、强烈好奇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引导。创设情境就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描述、一些教具或者多媒体等把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形式,巧妙的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同学们展开友好互动。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是我们教育培养的目标,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思想方面尚未发展完全,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一定的想象能力,这都需要教师来进行一定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师可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情境教学就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展示,做好课堂预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材内容更加多样,知识类型分配合理,且会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包括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古代的诗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来构建情境,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之美,提高生的鉴赏水平。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教师也可以利于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寻找更多与教学内容切合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教学 技术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鉴赏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正是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是学生构建系统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学习思维的伊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多加的引导,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使学生有动力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那么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就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视听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火烧云》的教学中,主要讲述了有关火烧云的壮丽景象,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象十分雄伟,学生可能未在生活中亲眼见过,那么教师就可以播放有关火烧云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自然科普,通过视频等多媒体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语文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来讲述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的语文,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够成熟,而生活中直观的事物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因素,让学生能够与生活相联系。
例如,在《古诗三首》的教学中,都是与节日相关的内容,而古诗词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小学生很难直接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和所表达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正式讲解古诗之前,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过传统节日时有什么趣事,这样就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学习古诗,比如说《元日》讲述了过大年的情境,那么学生就可以谈论自己过年时发生的趣事,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三)结合问题,提高学生思维意识
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那么在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对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而问题引出在情境中能够使学生有着更强烈的参与感,同时对问题的解决也会更加专注,将问题与情境相结合,是课堂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一封信》这一课中,教学内容是关于女儿写给父亲的信,通过两封信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那么教师就可以构建情境,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文中的小女孩,并提出问题,即在写信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两封信之间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感情。

三、结束语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注重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的全方面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情境教学的方法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兴趣、生活和问题来构建情境,帮助学生建设起语文学习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甘美红.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6):83.
[2]党连芳.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6):35-36.
[3]耿晓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0,(2):171-173.
[4]胡素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1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