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中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何佳琴
[导读] 现如今大多数的教育者认为,人际交往是属于较大年级的幼儿才需要具备的能力
        摘要:现如今大多数的教育者认为,人际交往是属于较大年级的幼儿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是走入社会所必备,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大多数的教育家忽视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幼儿出现内向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幼儿后续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课程游戏、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一、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现如今大多数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由于周边人的娇惯,导致他们的自我中心思想严重,不具有与他人分享交往的能力。并且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一旦发生这些现象,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因此将课程游戏化能够拉近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幼儿通过游戏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够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同时将课程游戏化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目前幼儿人际交往的现状
   (一)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人的骄纵,养成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无论是从想法上还是实际做法上,都是出于自我利益来考虑的。甚至由于利益的纠葛而发生争执,比如为了争夺零食或者玩具而发生争吵。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幼儿进行人际交往,但是大部分的教育者认为幼儿还小,出现这种行为是正常的,等到后期幼儿长大了,就会慢慢的有所改变[1]。从而也在无形中纵容了幼儿这一思想的扩散,错过了对幼儿最佳的纠正时期。由于父母与教师对幼儿这一方面的忽视,导致幼儿自我中心思想越来越严重,使得幼儿愈加的不会与人相处,长此以往,不仅打消了幼儿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其产生消极的心理,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不善于处理冲突。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极其正常的,但是发生冲突要正确的处理,不然会严重影响幼儿之间的关系。比如为了争夺某一个玩具而发生冲突,并且在发生冲突后又相互去告状,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还会使幼儿之间的矛盾加剧,不利于幼儿之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说明了幼儿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能,不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如果不及时的纠正这种处理方法,很可能会对幼儿的后期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严重阻碍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相关措施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每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实际经验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实践经验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比小班的幼儿更强,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不能仅限于对幼儿进行课桌上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地面上的教学,要充分运用课程游戏化的模式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游戏充足的准备,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确保材料放置的位置准确,同时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其游戏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具体情况[2]。游戏的难易程度不能过于困难,会打消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简单会使得幼儿不具有挑战性。比如开展一个搭积木的活动,让幼儿小组合作利用积木搭一座桥梁。通过搭建的过程,能够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使幼儿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的强大,同时在搭建的过程中,习得与他人相互交流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加强幼儿语言的表达。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包括实际的行动,同时还包括语言的表达。当一个人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时,其人际交往就成功了一半。但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们很少用语言来与人交往,这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应当与幼儿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活动中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表达语。站在幼儿的角度,利用他们的语气进行对话,能够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使幼儿进行对话活动,从而习得相应的交往语言。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每个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展开对话活动,使每个幼儿的对话能力都能够得到训练,从而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掌握学生动态,及时的给予指导。想要有效的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首先要准确的把握住幼儿的交往动态,并且根据幼儿交往动态及时的给予帮助,安排游戏活动,加快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在游戏活动中,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表扬,以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幼儿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如果他们的行为有不妥的地方,要及时的对其纠正,避免养成不好的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养成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不能一味的依赖教师,当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与他人相互沟通交流来找到问题的解法,同时也有助于交往能力的形成。
  (四)与家长相互沟通合作。想要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光靠学校与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家长相互配合,结合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礼貌用语。从而使学生习得积极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小结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对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抓起。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习得交往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游戏中学生的行为举止,对于他们不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避免养成不良的习惯,要与家长相互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关于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背景下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7),
[2]王建鑫.浅谈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