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中年段语文读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整合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周艺雄
[导读] 读写教学是小学中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摘要:读写教学是小学中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读写教学的重视,转变以往比较枯燥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学习脉络,掌握读写学习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读写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探究了思维导图应用的策略,以便强化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思维导图;策略;读写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展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并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和应用的机会,进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思维导图主要是借助树状结构,将语文知识分层的展示出来,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衔接性,使得语文学习更加清晰和具体,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读写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读写教学思维导图整合的作用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比较直观和形象的层面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枯燥或者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不仅不能让小学生全面的理解知识,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影响了读写教学效率的提升。而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展示出清晰的学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语文知识,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还能够健全知识架构,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展和延伸学生读写学习的范围;同时在思维导图教学中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了解,为后期制定读写教学的机会奠定基础。此外,在读写教学中,还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分层次教学,先对学生的读写基础进行夯实,然后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2. 思维导图实际应用策略分析
    思维导图是通过对语文读写教学中的某一个关键点和关键词,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深入对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清晰的思维导图的引导,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需要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绘制思维导图,并通过讨论、探究不断的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完全掌握语文阅读的顺序,对文章的脉络和主题进行梳理,通过阅读有效的将写作衔接起来,包括文章标题、开头、过渡以及结尾等,进而形成良好的读写意识,培养小学生中年级学生的读写习惯。
    此外,教师在读写教学中,可以将比较分散的读写教学内容,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具体的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了一个单元的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构建出清晰的思维导图,然后将单元中的文章进行梳理,将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行一点点的延伸,为了启迪小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让小学生利用对问题的回答,逐渐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语文读写教学的效率会更高;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构建出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出写作的素材,对优美的语句或者写作手法等加以系统的整理,将其应用到写作中,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思维导图案例实践
         以小学四年级语文读写教学为例,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涵盖了《猫》《母鸡》《白鹅》这三篇文章,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读写教学时,可以先对每一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比如:在《猫》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字词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无忧无虑、”“遭殃”“任凭”意思,然后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课文中的词汇进行延伸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其反义词、近义词等。其次,带领学生绘制文章脉络的思维导图,从猫的性格、形态、声音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出清晰的思维架构,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特点。
        在本单元《猫》《母鸡》《白鹅》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单元的知识点,包括词汇、句型、修辞手法、作者的情感表达等,然后为学生布置写作的主题“我的动物朋友”让学生依照思维导图的引导,并结合每篇文章中的写作思路,将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写成文章。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能够展示出小学生对语言应用的能力,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借助思维导图列出写作的提纲,然后整理出写作的材料和内容,逐渐丰富文章的内容,尤其在描绘动物时,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把握小动物的神态、样貌、性格特征以及情感等,并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充实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丰富文章的内涵,消除以往小学生在写作时,内容空洞、不实的问题。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小学生在写作时,条理更加清晰,引导小学生掌握写作的结构,并通过层层递进和分解的模式,充实文章的内容,展现出作文的形象性、感染性和丰富性;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延伸,有助于小学生进行创作。
结束语
        在小学生中年级读写教学中,思维导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发展出发,设计出完善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并充分的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学生梳理出清晰的阅读和写作架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读写学习中。其次,教师还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的衔接起来,通过对文章脉络的梳理,让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段天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40-42.
[2]杨海燕.借力思维导图,提高小学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86-87.
[3]沈秀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支架构建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66.
[4]杨娟玉,沈书凝.让思维可视——阅读教学中落实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20(01):34-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