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传义
[导读] 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
        摘要: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组织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情,在语文朗读、重点知识讲解中融入合作探究元素。同时要根据学生学段特征,将情境教学内容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好语文,更从学科素养的角度细化了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式的学习,积累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其思维品质,进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本文将通过论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希望对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兴趣不高
        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较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更喜欢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基于学生学情和性格特点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唯成绩论”思想仍贯穿课堂之上,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讲解课本知识点、学生端坐听讲、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整堂课都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师生、生生互动较少,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体现的较少,导致学生语文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不足,达不到新课标要求。
        (二)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待提升
        合作学习策略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和成员成绩为教学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是建立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当做课堂教学辅助形式,在创建小组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分组,不能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造成小组成员的在互动中目标不明确,不能各尽其能让每个组员语文成绩得到同步提高。
        (三)合作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较少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能够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使自己在语言、思维和胆量方面得到锻炼,消除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在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中,很多教师更乐意将阅读学习融入小组合作中,通过组织成员精读和泛读共同找到文章的背景线索,而对其他形式的合作学习类型关注不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情境教学过程融入小组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辨识、分析、比较和概括课文中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这对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提升帮助是很大的。
        二、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一)在语文朗读中融入合作学习元素
        朗读是语文课程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手段,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合作朗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段落和分角色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朗读中产生共鸣,体验到一块学习的乐趣。在合作朗读分组中,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进行就近合作朗读,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环境下,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熟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融入合作朗读,学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记忆力的提高,打破之前单一的朗读模式,提高学科素养。


        比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徐志摩散文诗的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与康桥的感情,然后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朗读课文一遍,之后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使得学生对课文基本思想和抒情方式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实施分组合作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学生合作阅读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让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下一轮的合作朗读,让学生逐渐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
        (二)在课文讲解中融入合作学习元素
        教师合理有效的课文讲解方法是提高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关键,将合作学习的方法融入课文讲解中,能将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教师由之前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解惑者,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并通过组织生动的课堂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在讲解新课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教师要有计划的组织合作教学。
        比如《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对一些关键文句进行理解,同时掌握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小组不同的探究内容,第一小组探究“课文为什么两次写:我也早觉得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性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呢?”,让学生掌握作者是通过由爱到恨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表现情感的。安排第二个小组探究“真的猛士和庸人之间的区别,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语言和态度对两者进行表述的?”,让学生掌握文章句与句之间的思路。安排第三个小组从整体上探究“刘和珍君的品质,找到其身上的精神”,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三个小组探究完成后,教师通过调换顺序,再次探究,最后给予总体点评。通过这样的合作教学,让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目标,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生生之间加深了合作,丰富了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三)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情境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的创设情境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设计合作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课内游戏或者角色扮演融合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比如在教学《鸿门宴》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能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解读刘邦得以死里逃生的原因。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容易产生学困,在学生通过合作朗读几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实施小组角色扮演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樊哙等人物,以一种话剧的形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正理解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因此,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感受文言文的独特美。
        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形式的教学组织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对语文文章的理解,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合作组织形式单一、实践活动较少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下一步,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多角度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友明.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26(3):17-18.
        [2]杨骐毓.高中语文课教学实践中打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9,000(009):140-141.
        [3]彭微微.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33(7):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