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马国明
[导读] 小学数学处于启蒙期,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十分必要。
        摘 要:小学数学处于启蒙期,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从因材施教、数学思想方法、自主学习和导入新颖,课堂发散,结课精炼等方面来展开描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颖;课堂优化;自主学习;兴趣;思想方法;因材施教
        数学是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必学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处于启蒙教育的小学老师,身上担负很大的责任,想学生学起来轻松,做起来简单,那就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开创了因材施教的先河,他教育学生很重视方式方法,如今,中国教育在这方面却变得死板,太过于模板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期间就被老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所淹没,数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笔者鉴于对目前局势的研究发现,有些老师在改革中都有如下表现:
        1、了解学生个性,利用他们相同的个性来培养兴趣。每个人都因鲜明的个性而与众不同,但是有些方面却存在共同点,那就是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数学计算竞赛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还可以巩固运算。
        2、了解学生的认知领域。教学证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可以使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时,举个生活实例:以学校为中心点,小明家在北偏东20米,小强家在南偏西15米,小华家在正北方向距离学校10米,小花家在正西方向5米处,大家能帮老师绘制出他们与学校之间的地图吗?”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被激发,求知欲也增强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数学思想方法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存在着两主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 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有重“明”轻“暗”的现象,即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忽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殊不知,无论从数学教育的长期还是短期的目标 来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有利于解题。例如,上述举的方向与位置的题就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个方向图,在找到正确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让学生一目了然;还有如六年级下册在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这六种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再讨论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最后共同总结出除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外,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变换原来的图形而得到的,这里就利用了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再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
        “赶鸭式”学习在当今课堂上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老师们为赶教学进度,课上讲了许多新知识,课下布置了许多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们每天都是背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去学习,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从而变成差生,老师们一味埋怨学生,就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教学的严重失败。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变不要为我要。
        四、导入新颖,课堂发散,结课精炼
        跟写文章一样,一个好的“凤头”可以吸引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一堂课若没开好头,那么这堂课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有以下方法可以使用:
        1、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
        2、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3、巧设悬念进行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课上要尽量发散,我们都知道,数学题一个母题可以变异出很多不同的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从一题学会解这种类型的所有题目,由“一变多”。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精炼明了的讲解,可以消除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而精巧的结课犹如晚会的压轴戏,使人有“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般的回味感,既是对整堂课的总结,更是为后续教学系下的纽带。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总结归纳式、回顾寻味式、口诀歌谣式、问题争鸣式、延伸拓展式、反馈竞赛式、小组互评式等结束课堂。
        参考文献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02-203.
        [2]袁世超.新理念新方法新课堂——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1):166-167.
        [3]王金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