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属理科学习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成为近几年被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具有放射性思考、基础、简单、直观、形象的特点,且打破了传统课堂机械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引言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1、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标改革,创新了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上教师知识讲解,课后学生习题巩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前知识自主学习,课上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再结合课后习题巩固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不仅仅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的实验条件。例如,二价铁离子浅绿色与三价铁离子黄色的区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不敢放手,担心学生不会自主去学习,而仍然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体,最终导致教学成绩的下降。所以,将翻转课堂模式真正的落实到课堂上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高效方法。
2、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就是提前熟悉要学习的内容,对其有一个初步认识,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但有的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只是把教材内容浏览一遍。与高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课程在数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再加上每天完成作业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学生用于预习的时间很少[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对知识进行梳理,把握要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教师可以翻阅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掌握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情况。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时,学生需要学习化学中的分类思想,并且将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分到同一类别中。虽然学生学习过分类整理,但他们刚进入高中,对化学物质的各类性质并未形成全面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前预习时会遇到障碍,不知道如何预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材料中物质的分类介绍进行整理和汇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是发散状态,注意力集中在物质的分类上,脑海中零散的知识点犹如树枝般和核心相连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1]。
2.2、重难点知识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化学的重难点知识,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教学,最终完成向学生传输知识的目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而且各知识点之间要相互联系,并引导学生建立化学知识模块。比如,对于海水制盐的几种方法,学生对其流程和具体方法并不清楚,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使其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去分析几种方法的异同点,进而深化印象。
2.3、课堂笔记
思维导图有固定的结构,有清晰的结构脉络,可以将烦琐的化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愿意思考,对教师的板书一字不落地照搬照抄,这样很难起到记笔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记笔记。
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学生可以把教师讲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标注和说明,并按照自己在思维导图中列出的疑问进行知识点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时,可以先让学生简明扼要地写下关键词,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还有利于他们梳理和总结所学知识[2]。
2.4、运用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运用实验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应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问题教学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并激励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思考化学现象,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思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学习思维的深度。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与其化合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钠的储存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用水保存,有的说用煤油保存。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发生了强烈反应,慢慢地消失在水中,且水的颜色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用煤油保存钠的可行性[3]。
2.5、小组讨论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是高中化学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小组讨论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成绩差的学生很难融入讨论、容易让课堂陷入混乱等。而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小组讨论有序进行。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让一名学生负责实际讨论记录,将其他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不同意见标记出来,之后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就可以明确讨论的重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再次展开讨论,最终的讨论结果也要在思维导图上标记好,最后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便能明白这一知识的重点在哪里,以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4]。
2.6、课后复习
高中化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化学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化学元素和化学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这些知识是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是关键[4]。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高中化学复习课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是由于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依然是课本中的知识结构,是对以往知识的再现,有的学生认为已经掌握大部分内容,没有新鲜感,复习时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二是化学的概念知识过多,内容零散杂乱,难以记忆,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即便记住了某些概念,在应用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在复习课上也采用这种方式,那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复习时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复习效率并不高[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化学教学。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引导,以推理、实验及讨论为重要形式的教学手段,需要师生加强配合,实现问题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有效优化,进而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9(35):34-35.
[2]祁会保.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J].冶金与材料,2019,39(06):118+120.
[3]黄珍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9(35):36-37.
[4]秦四兰.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9(35):50-51.
[5]雷鼎铎,张登芳.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9(S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