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润梅
[导读] 当前,初中教育正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摘 要]当前,初中教育正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很多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体育教学往往需要给其他学科让路,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难以有效提升。本文将简要概述如何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最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未来跨世纪人才极具战略性意义。而初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进取精神、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因此,体育教育不仅是对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现,还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就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素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行几点研究。
        1 树立现代化体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初中体育老师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体育教学观念。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体育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保持终身体育的习惯。例如,老师可以将火遍全球的《小苹果》引入体育教学之中,并根据《小苹果》的旋律创建一个适合初中学生的“苹果操”,这种苹果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长时间学习之余试着做一下苹果操,既缓解了学习疲劳,又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老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体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对“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清楚的认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某个体育项目,更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体育学习当成一种终身学习任务。
        2 以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执行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师必须能够灵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并以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学习技能接收能力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来进行合理的分层次教学,只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才能让学生在他自身的学习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去制定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好奇心比较强,那就选择“情境引入式”的教学方式,勾起学生对对问题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动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比较安静,那就选择“情境演绎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实地演示来吸引他们活动起来。
        有时候,体育教材内容很活跃、有趣味,而有时候内容则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来把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趣味生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了。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同时保持学生对知识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被动式变为主动式。例如,耐力跑就是一项很枯燥的学习内容。

如果老师能在其中加入一些音乐的动感节奏,或者带球跑等新颖的方式,再利用学生的竞争心态给他们分组进行比赛,就能让他们在那种竞争的热烈气氛中学会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
        3 转变传统模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总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生动活泼发展,是当前改革的主旋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在学校教学中对初中生进行素质教育,利用校本资源,运用各种方式努力培养,不断实践,使受教育者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与完善,必定会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卫国.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1(13):82.
        [2]陈志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索[J].科技风,2013(22):215.
        [3]孙学鹏.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253.
        [4]李凤华,卢刚.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刍议[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2):135-136.
        [5]冯悦民,江翠萍.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7(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