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潘霞虹
[导读] 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已经采用了一个集中的政府管理模式
        摘 要: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已经采用了一个集中的政府管理模式,兼容性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使得这种运行机制不再适用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的教育管理系统已逐渐从集中管理,地方和学校管理,高中有一定的效率和有效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点”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为目的,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因此,职业学校与企业有着鱼水般紧密相连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早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突出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2018年11月14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其中明确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不断赋予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意义。
        我校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牵头成立了有企业、行业、中高职职业学校参与的厦门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与不同类型的企業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也经历了多形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1 “校企合作”对发展中职教育的作用
        学校引进企业的模式:把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立在校园内,学生在校园里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地操作。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学校设备不够的问题;校企互动模式:企业通过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设备、资源等,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和互相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1)为使专业培训目标更贴近一线需求,学院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大调整,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汽车方向的培训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培训目标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由大学毕业生训练通常受到雇主的欢迎。
        (2)为了提高“双老师”教师的质量,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理论多于实践。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是如此,谁能清楚地解释理论问题在教室里,但在实践中这些问题不能解决。不是因为老师不高,而是因为没有机会深入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渗透企业的前线和掌握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并提高自己的工程和技术实践的质量。
        (3)基地需要稳定。学生可以受到影響和培育在生产线的实际环境工程技术,或者他们可以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掌握技术。就是最好的例证就是我们与哈尔滨昊业汽车销售公司的合作,他们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最佳基地,进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相关质量。
        (4)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教学改革一直受到质疑。只有与企业紧密集成,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的内容和教学改革的焦点。必须达到的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础。校企合作优秀专家、校企教授,讨论人才规范、专业培训目标,参与制定教学计划,使专业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


         2.学校和企业同时为评价主体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做到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是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它不是一蹴而就,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国家、学生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多途径同时推进。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由于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校企合作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的关键就是学校和企业的默契,学校和企业都是评价的主体,两者应该建立起公平、真诚的合作关系,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表现进行评价,企业也可以在校企合作中评价学校的表现,两者基于共同进步的目的进行评价,形成的评价体系对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互相评价可以发现校企合作中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校企合作,防止资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完善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注重技能的传授,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实践纳入学习当中,使学生能够在学生阶段即学会知识又掌握技能。校企合作符合社会需求,它做到了与市场接轨,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校企合作并不只是学校和企业简单的合作,它涉及多个主体、事关多个维度,所以不能用简单的直线关系来表达校企合作的评价方式。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和完备性兼具的评价体系。从多维度来评价,既关注空间维度又关注时间维度,并使两者相互交融,用动态的眼光评价校企合作。
        4.构建明确的评价体系原则
        评价体系涉及多方面,包括评价的目的、内容、结果等。评价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就是校企合作要实现的目标,校企合作应该以提供企业效益、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这样就有利于对校企合作的结果进行评价,有利于明确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内容一定要全面。评价校企合作不能以单一的内容作为评价的标准,多方面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评价的内容应该有代表性,既覆盖面广又不重叠;既清晰,又不繁琐。评价结果一定要公平客观,要有评价数据证明。
        四、结语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学校能够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企业能够招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两者的目的都能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完成。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校企合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完善和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冯立元.校企合作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6):207-208.
        [2]弭娜.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评估指标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4):24-26.
        [3]赵文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14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中职学校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FJJK19-9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