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云鑫
[导读] 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摘要: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学生的身体与音乐、音乐与思维之间搭建上各种各样的桥梁,能够将学生的所动、所感、所听、所想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律动过程中走入音乐世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体态律动的重要性及价值,有效利用体态律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教学作用 应用对策
        体态律动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以及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造的一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它强调在开展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的身体律动和音乐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律动过程中掌握音乐的节奏、掌握音乐的变化、掌握音乐的力度,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那么体态律动究竟“优”在哪?“特”在哪?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积极作用
        1、“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走入音乐世界,就要让
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艺术与魅力,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爱上音乐、喜欢音乐,学生才会积极且有效的学习音乐。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的有效应用改变了过去“跟唱”、“模仿”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将音乐与个人的形体变化联系起来,能够让课堂变的更热烈,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中形象展示知识
音乐学科其中的许多知识带有一定的抽象色彩,如音调、音阶等。很容易让
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不到位。而体态律动的出现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够将音乐知识在身体律动的前提下变得更为形象化,能够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力[1]。如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音调,如do、re、mi、fa、sol、la、si7转化为七个不同的肢体动作来代替,这样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3、“动”中优化教学过程
有效的“动”,能够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
互动关系、学生和音乐之间星辰互动关系,改变了教师单一说教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的衔接音乐课堂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应用对策
    正是因为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才更要将体态律动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的多个环节,发挥体态律动的价值,建构高效课堂。
1、巧用体态律动,解决知识难点
上述我们也提到,体态律动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更为生动、具象的
音乐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化解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难点学习。在小学音乐阶段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包括切分节奏、符点音符、休止符、十六分音符等。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各种节奏的时值长短,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1]。
    如在学习二年级歌曲《老爷爷赶鹅》时,该首音乐后面有三个重复的乐句,都有八分休止符。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八分休止符,在旋律到这里时,我要求学生们加上点头的体态律动,学生们虽然能够认识到八分休止符这一音符的无声性,但也能够在律动中有效掌握属于他的节奏。


        2、巧用体态律动,有效表现歌曲
        (1)利用体态律动,把握歌曲音准:小学生他们对歌曲的音高掌握一般都
不到位,经常在唱歌的过程中会出现走音的现象。运用体态律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与身体的位置来感受不同的音的高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把握歌曲节奏;
        (2)创编体态律动,理解歌词内容:小学所选取的歌词内容大多生动形象,
简洁易懂,是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所选取的。一些音乐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舞蹈情绪,让学生想动起来。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歌词来创编动作,通过身体的律动进行表演[2]。如在学习《小毛驴》、《小列兵》等这种歌词生动形象的音乐时,都可以利用体态律动来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理解和记忆歌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
        (3)音乐的节奏常常被比喻为音乐的脊髓,它能够直接表现音乐的情感。、
如欢快的音乐,其节奏轻快;忧伤的音乐,则节奏舒缓。教师就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跟着节奏的变化来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实现学生在音乐学习时与音乐情感的对接。如在学习《快乐的铁匠》欢快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摆臂、抬腿、微笑、转身等展示音乐歌曲中欢快、热情的情感。
        3、巧用体态律动,发展欣赏能力
        (1)在体态律动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音的高低: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
的感受音的音的高低,思学生掌握音乐要素的重要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音乐,加深学生的音乐欣赏有效性。能够辨别音的高低,学生自然能够掌握音的变化。如在学习《青蛙合唱》时,在引导学生欣赏音的高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进行理解,如汽车的鸣笛声,音相对高、如老虎的吼叫声音则会低一点,让学生从这角度去理解音高和音低,并且根据不同的音高和音低做相应的动作,如为了感受音低,学老虎的吼叫动作等,能够更有助于学生把握音乐的高低;
        (2)在体态律动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音的强弱:感受音乐的强弱也能够让学
生进一步欣赏音乐。体态律动是学生感受音乐音的强弱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做相应的律动活动,实现对音乐强弱的理解与把握;
    (3)在体态律动过程中表现音乐的感知理解: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搭建体态律动的舞台,让学生们能够跟着音乐调动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让身体能够和音乐之间的旋律和节奏达成最好的配合关系。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聆听、通过律动实现自我和音乐的合二为一,教师也能够通过搭建舞台、引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而言有着积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是学生身、心、行、思的律动,它能够让音乐课堂带上灵动色彩,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体态律动的积极作用,利用体态律动进行有效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林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0(01):55-56.
        [2]王静.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4):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