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春梅
[导读] 声势律动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弥补学生在乐感发展上存在的缺陷
        【摘要】声势律动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弥补学生在乐感发展上存在的缺陷,促进音乐教学创新。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而又全面的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把声势律动方法应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在扩展课堂教育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的音乐律动感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和身体律动的互动当中提高音乐素质,感知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声势律动;应用
        音乐是启迪人智慧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具备综合性功能,尤其是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支持下拥有更大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初中音乐教学既要将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审美作为重点又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情感。声势律动是改进初中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音乐课堂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素质,帮助学生深刻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声势律动的涵义
        声势是利用人体多种姿势动作来生成声响。声势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拍手、跺脚、拍腿等,属于人类交流表达情感使用的最为古老而又直接的方法。最开始起源是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逐步得到的一个教学理念,也就是把身体的律动当作是乐器来训练节奏。对初中生这一学习群体来说,基于已有经验运用自身熟悉的肢体生成规律性节奏,能够让学生更好把握与理解音乐知识,提升动作协调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与拓展。律动教学的目标和音乐教育目标高度一致,都是培育创造型人才,换句话说就是利用身体动作体验与培育节奏感,增强音乐注意力以及记忆力,最终助推学生创作动力和能力的发展。不管是声势教学还是律动教学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利用身体动作理解与再现音乐上,最终联合形成了声势律动教学。声势律动教学要求在音乐教育当中给学生创造律动机会,激励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感悟,要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乐兴趣,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出发把握音乐形象和掌握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从中收获愉悦体验。
二、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声势律动”的课堂理念,发挥音乐教学优势
        声势律动,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从当前的新形势和新元素出发,运用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和教学姿势相结合,让学生伴随着强烈的情绪高涨,感受音乐节奏的律动,自行的加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我们一定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思维能力,把音乐元素和音乐旋律有效地可视化,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个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境界。培养学生身心相结合是课堂的重要教学过程,而声势律动的核心正是保证了学生的身体运动与音乐有效的结合,所以能在课堂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声势律动”的课堂中,教师能通过不同的姿势、不同的教学元素发出与音乐节奏一致的声响,营造良好的音乐剧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互相击掌拍手、跺脚等动作发出有规律和有声响的节拍。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著名的乐曲利用手机播放给学生伴奏,比如“爱乐之城”、“夜半小夜曲”、“茉莉花”、“天空之城”、“献给爱丽丝”等。学生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能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奥秘,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能力。


(二)强化“声势律动”的引导目标,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声势律动”是一种很特殊的音乐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教学制度的推进,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大学校和各大音乐课堂中。其实,这种声势结合的音乐教学方法早在很多年前的音乐诞生之时就出现了,当时教者还没有高科技的辅助教学工具,人们只能通过身体动作和记忆能力记住每个音乐旋律的节拍。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必须注重时代的发展元素,将学生的“听觉感受”、“欣赏能力”、“心理理解”、“联想感知”等联系在一起,全面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强化“声势律动”的引导目标,能为初中音乐的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平台,同时也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我们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视觉参与,不断扩展对学生音乐作品的鉴定和欣赏培养活动,加入各种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教学,更好地激发音乐热情。此外,“声势律动”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和有趣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
(三)引入“声势律动”的教学实例,培养音乐热情感知
        “声势律动”音乐教学方法也被叫作“体态律动”方法。由于学生从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基础不同,每一个学生对待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同,欣赏艺术的能力也会有高有低。部分学生天生乐感不足,在音乐课上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所以我们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不足和其闪光点,注重对学生节奏训练的技巧培养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学习方法,理解各种“浑然天成”的音乐作品。
        另一方面,为了抓住学生的心灵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乐理规则,我们教师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音乐教学活动,构建新型和科技化的音乐教育课堂,借助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比如在课堂中播放一首流行乐曲,模仿《我爱记歌词》综艺中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唱出每句歌词,记忆较好的同学要给予奖励,唱错的同学也要给予小小的惩罚,才能保证游戏的公平性。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综合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注重“声势律动”的课堂理念,发挥音乐教学优势,从日常的教学元素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技巧和能力。只有强化“声势律动”的引导目标,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才能不断的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学习方向,引入“声势律动”的教学实例,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和对音乐的感触。
        [参考文献]
        [1] 陈黎萍.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7, 09:157.
        [2] 薛莎.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10:241.
        [3] 汪常仙.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0:193-194.
        [4] 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 22: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