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盼盼
[导读] 在初中英语的课程设计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在初中英语的课程设计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阅读理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英语教学需要关注的地方。本文通过论述“思维可视化”内涵意义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主动构建思维导图提高阅读兴趣,同时将思维导图构建过程融入情境阅读中,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素养。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得到了全面化的创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过程,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不断通过感知、体验和实践实现学习目标,感受成功。“思维可视化”教学主要是利用一系列的图示技术将学生原本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提高他们形象和抽象思考能力,加深其对英语学习重难点内容的理解。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思维可视化”理念融入阅读教学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希望对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一、“思维可视化”的内涵意义
        思维可视化技术是随着信息化教学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和传递,让学生理解起来更简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大脑思维活动。目前思维可视化教学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图示技术,通过创建思维导图、流程图和模型图,将教学内容进行图示化再现,提高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另一种为生成图示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软件mindmapper、FreeMind等,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构图的形式进行关联,从而提高大脑的记忆力。“思维可视化”理念用于教学中意义体现在: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思考过程的不可视情况,重视了答案的生成过程。二是,将过去教学只重视学生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提高学生“理性解题能力”上,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多种方法和应对方式,思维过程全部展现出来。
        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兴趣不高
        英语新课标在教学基本理念中提到,英语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英语学科的实践水平和人文素养。我们发现,很多老师虽然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但是受到应试化教育影响,阅读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过程一般为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模式,很多教师无法将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阅读要素进行结合,阅读教学缺少师生、生生对话,学生无法通过阅读体现新的视界,思维活动受到较大限制。
        (二)阅读教学方法新颖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一般
        初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他们正处在叛逆期,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更喜欢一些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这是他们年龄段表现出来的优点。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融入翻转课堂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等多种以学生为本的方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文本阅读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在实际教学中,教授式阅读仍贯穿课堂之上,教师简单的规定阅读目标后,便让每个学生进行朗读,之后便进行系统讲解,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理解深度达不到要求,在听课中会感觉比较吃力。
        (三)“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较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明确阅读目的,让学生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阅读中注意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能将课文的主旨意思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阅读的情感性。

在阅读教学中,“唯成绩论”思想仍贯穿课堂之上,“可视化思维”在课堂中的应用还较少,在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时,很少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三、“思维可视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将“思维可视化”方法融入阅读教学中时,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英语学情,通过创设生动的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讨论和阅读中,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在“思维可视化”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阅读问题时,教师通过点拨开窍,让他们自己找到创建导图的方式,这比直接分享答案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教学《This is my sister》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学会用This、That、These和Those等介绍家人;在阅读导入中,教师可以呈现一幅自己全家福的照片,然后介绍自己的成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单词,在学生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可以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的方式,同时采用升降调的方式去读,避免朗读的枯燥,也可以是教师指单词,学生抢读,抢到的学生大声将句型读出来。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后,学生已经对表示家庭成员的句型和句式有了深刻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个家庭成员单词,像“grandmother”“grandfather”“mother”等,让小组通过构建家庭成员思维导图熟悉成员关系,这样对于他们学好本节课帮助是很大的。
        (二)在情境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可视化”
        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意识。说唱、玩演和读写是英语新课标规定的语言技能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游戏或者角色扮演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将“思维可视化”融入阅读情境中,让教师-思维-学生三者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教师可以设置大量的对话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How to get to…”为线索,让学生两两之间进行对话,学习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时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明白健康环保的交通工具是出行的首选。由于涉及到的交通工具有很多,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记混各种涉及交通工具的句子,因此,在“思维可视化”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二轮、四轮、轨道、水上、天上的模式并利用条形图对各种工具进行总结归纳,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因此,在阅读情境中,利用思维导图对课文重要内容进行导入教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新单词时,大脑就会主动的对内容进行构建,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间接帮助其掌握文章线索,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多的,阅读教学方法单一、“思维可视化”应用少,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下一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思维可视化”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情境阅读中提高“思维可视化”的比重,让学生能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施琪,田家宁,徐笑梅.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34(005):43-46.
        [2]王素芳.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高考,2019,33(25):17-18.
        [3]宗玉凤.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000(06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