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朱顺华
[导读] 现如今,社会环境趋于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主流技术手段,受到广泛应用
        摘 要:现如今,社会环境趋于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主流技术手段,受到广泛应用,改善了现代人生活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开始重视信息化改革,信息技术成为主要学科。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根据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需求,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优化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课堂教学       
        一、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兴趣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成正比。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便于掌握内容,我运用“游戏入门,自觉学习”方法。学生边学习边训练,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很大帮助。由于学生喜欢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玩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比如学生单纯练习指法时很枯燥,如果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指法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动力了。用游戏进行指法练习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玩类似金山打字通的游戏,进行排名。学生们在这个游戏中发现指法的熟练程度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讲解指法,学生学习就会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已经达到了盲打的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与示范同步。讲解示范教师要做到生动形象的同时学生能够看懂,示范动作的速度保证让学生看得清。
        2.以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独立的性质来完成某一任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是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实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出问题原因。

      三、 整合课程资源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情况。只有课程资源丰富,才能够保证学生知识储备丰富,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素质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完善。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完善课程体系,健全小学生知识体系。比如说,教师在围绕“认识新伙伴——计算机”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搜集生活中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及现实生活中关于计算机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将整合后的课程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应用功能以及应用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计算机基础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练习,从而夯实学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基础。       
        四、 优化课堂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对课堂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致,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加积极和主动。       
        比如说,“航天梦喜圆——‘形状’与填充工具”是小学阶段重点学习内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形状填充工具操作模型,通过多媒体动画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形状填充工具形成正确认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就形状填充工具进行自我操作练习,从而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       
        五、 拓展智慧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合理构建智慧教学平台,从而实现小学生学习渠道的进一步拓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助力。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整合微课教学资源。将课程内容与微课视频整合,构建自主型学习体系。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中的“词组和整句输入”知识点,整理成微课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导向。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班班通体系,构建微课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课外在线学习体系研发与拓展,构建智慧教学平台。       
        六、 构建纠错反思体系       
        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思考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纠错反思体系。为教师展开教学评价,以及学生自我反思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电子档案,建立微课视频反思平台,从而优化教学评價,强化课堂教学反馈。比如说,教师将学生在“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整理成学习视频,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积极改正。       
        七、 结论       
        综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小学教学呈现出全新标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重视课程资源、环境、平台等方面的创新,让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与高质,全面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素养。       
        参考文献:       
        [1]邢瑞彬.创客教育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31):34-35.       
        [2]陈兰昕.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31):35-36.       
        [3]李建祥.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62,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