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郑春燕
[导读] 注重培育学生对区域认知的相关素养,
        摘要:注重培育学生对区域认知的相关素养,不仅能使学生对地理学的区域认知更加深入和全面,而且能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区域认知的内涵,在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现行的各种教学措施进行对比后,有针对性地总结强化培养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区域认知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区域认知能力及其重要性
        在地理中,区域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一定范围的空间,认知就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包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和表达。区域认知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对各种区域进行分析的专业思维能力。学习高中地理,拥有区域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不高,新型的地理教学方法更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对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知识。通过对大量地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
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1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
        教师需要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适当地传授地理学的核心观念, 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提前准备教学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授课,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的图片、视频或者音频,从而改变原有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图文一致、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结合所听、所看、所想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更为真实的地理情境, 使得课本知识概念更加具化,更加容易理解分析[1]。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月相”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放映相关的月相变化的视频, 并且提供相应的月相图片辅助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图文转换的方式分析月相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减轻理解难度,准确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2结合地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
        区域地理的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掌握更多地理知识。 因此, 教师应该注重用地图辅助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关于地图知识的教学,带领学生学习绘制简单的地图并且学习判定各种地图的方法, 进而引导学生借助地图和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地理中的原理和规律, 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准确的空间地域观念, 不断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在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期间进行地理试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强化学生对区域认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学校附近地理的观察,总结地理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在分析地理区域时,学生对陌生的环境是不太好理解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与本地或者学生熟悉的区域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了解陌生区域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体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使用,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4运用区域教学以点代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区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地理中的区域人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都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学习应不断细化,并且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不同区域内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区域资源开发及调配”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来带领学生学习类似情形的地理知识,这也就是教学中以点代面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进行分析。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形成的周期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而教材中所重点论述的则是近代以来大概二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工业革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是当前人类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头脑中对全球气候变化仍然是比较模糊和笼统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地理区域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法,以点代面地教学,使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教材后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大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相联系。里面主要罗列了我国近百年以来气候变化的特点,而且是把它们放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如文中列举的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这样,就把学生从概念论述拉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认知的层面上。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恰好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以点代面的体现。
2.5转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多强调学生对区域认知的认识和应用,加强对区域联系、区域特征等的数据分析,这样不仅更方便学生记忆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数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区域认知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就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对重点区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区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6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有效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例如,案例分析法,通过多个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形成对地理的全面认识;讨论探究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讨论小组,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重点地理区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讲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信息,通过图像形成记忆,提高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预习,对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纠正错误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提供相关区域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通过开展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而且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不合理的地方的改革创新。教师不应以学生学会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为终极目标,而是要让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规律,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姝娜,邵志豪.高中地理实践性作业之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78-80+85.
[2]黄冰林.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76.
[3]凌华.提升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0):96-98.
[4]韦额锋.区域认知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呈现[J].求知导刊,2019(36):58-59.
[5]王志军.例析区域认知素养水平的测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5):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