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游戏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锡明
[导读] 目前,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而言,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相关论调仍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使得有的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表现得兴趣缺乏。
        摘要:目前,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而言,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相关论调仍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使得有的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表现得兴趣缺乏。因此,要让初中生更好地去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引入游戏思维激活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教学要求,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借助游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游戏思维
        不少教师视游戏为洪水猛兽,把它当作学生学习上的大敌。但是,我们若能更加科学理性地思考就会发现,不少游戏中蕴含的思维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结合教学实践,并借鉴游戏的目标性、情境性、反馈性、团队性等基本思维方式,就如何进一步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运用目标性思维,让学生敢于挑战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一旦接触喜爱的游戏,便会坚定目标,即便在游戏中遭遇艰险,也不轻言放弃。想要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过程中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我们必须向游戏学习,协助学生树立目标,敢于挑战难题、挑战自我。
        首先,目标设置要有难易梯度。不少游戏在开始前就可以从简单、一般、困难三个难度级别中先选定一个再挑战,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同样需要有梯度,在学习开始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迅速进入状态,树立信心,等学生有了把握,自然会向更高层次目标发起挑战。其次,目标设置要有时间跨度。我们要重视短期目标,让学生更加专注当下,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即时干扰;也要重视长期目标,让学生能够有宽广的视野和大度的心态,不再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也不再为一时的失败而丧气。
        二、运用情境性思维,让学生乐于体验
        不少游戏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学生,重要原因就在于引人入胜的游戏情节,更加特别之处在于,我们还会作为一个角色参与其中,有时甚至能够成为主角并决定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相比在游戏中,学生在不少道德与法治课上只能充当听众或观众,如果这节课上缺乏有吸引力的事件或情节,学生便会逐渐游离于课堂。想要让学生沉浸到学习中,必须创设优质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切、愉悦的体验。
        优质的情境必须富含趣味性。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玩游戏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回答“好玩”。既然“好玩”对学生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偏偏要在学习中回避它呢?我们完全可以尝试把趣味作为第一参考要素,毕竟课堂是否吸引学生,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优质的情境还必须富含挑战性,那些让学生爱不释手的游戏都是“耐玩”的游戏。我们必须精心打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情境,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密切关注。


        三、运用反馈性思维,让学生勤于改进
        我们常常认为,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思维一定处于混乱之中。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的这种迷糊更多发生在课堂上,在游戏中他们倒是头脑清醒,反应迅速,有了错误还能在第一时间修正到位。同样的学生,在游戏中表现“优秀”,为什么在学习上却会经常被老师、家长批评的一无是处呢?也许,并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课堂教学需要改进。我们需要向优秀的游戏学习,用好反馈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及时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反馈必须要有即时性。在游戏中,我们的每一步决策,甚至手指的每一个点击,都会立刻引发系统反馈,让我们明确下一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怎样变得更好。即时反馈也是教学中优化学生行为最好的工具之一,我们必须给予学生即时指导和点拨,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和行动的茫然中。反馈必须要有多样性。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升可视化的学习“进度条”或相应的“等级”“排名”,让他们清楚自己学到了哪里;我们应该像游戏中那样,让学生感受失败或“死亡”的滋味,同时赋予他们“复活”的机会,这样的机制会让他们更加投入。
        四、运用团队性思维,让学生善于合作
        不少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人参与,不仅在于能够成就个体荣誉感,还在于能够让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游戏中并肩作战,成就集体荣誉感。反观我们的教学,虽然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往往是单兵作战,合作学习和探究常常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如人意。想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能够像玩游戏时那样,相互合作,抱团进步,我们必须运用好团队性思维。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自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组建团队上拥有更多自主权,真正寻觅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当然,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指导,根据教学实际调整团队结构。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团队任务。多样化的团队任务可以把学生凝聚起来,为了一个个共同的目标,相互鼓励、共同发展。在团队任务开展过程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达成个人和集体的共赢。
        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为主导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即可。游戏教学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使学生认知、教学过程与知识内容三者和谐统一,真正利用游戏思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思政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毅峰.刍议运用游戏思维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2]李红才.启迪思维 增长智慧 引领成长——浅谈如何运用游戏教学策略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2(14):23-23.
        [3]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14(18):9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