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的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志刚
[导读] 初中体育教学对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精神,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对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精神,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凸显,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文章通过对初中篮球教学案例的反思,并在总结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篮球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篮球课程;技术战术
        初中篮球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与协调性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然而,通过篮球教学案例分析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理论和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及时改进体育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一、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现状
(一)篮球教学的形式单一性
        多数的篮球教练经过长时间的比赛或教学,自己的内心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单一的篮球教学模式,对于篮球教学课程而言,教师仅仅是按照体育教材照本宣科,强行的向学生灌输篮球知识或经验技巧,忽视了学生本身对于篮球项目教学的自主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篮球项目的喜爱程度。篮球教学形式的过于单一,仅仅依靠教材和教师的经验技巧,并不能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有所提高,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对一些基本动作进行展示和讲解,之后就由学生开始进行模仿,而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指点更正,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篮球教学变得常规化、传统化、标准化,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制约了篮球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
        篮球教学及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应为主体因素,教师的任何教学方式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此提高篮球教学整体的学习质量。而当下篮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语言或肢体交流。对于初中生而言,篮球教学是一个新兴体育项目,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是篮球的新手,学生如果仅仅是自己单独进行体育训练,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亲自的加入到学生训练课程中去,通过自身感觉,知晓学生的篮球学习问题,经过自身的示范,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更正。在学习篮球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主导的思想,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使得他们成为活动主角,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思维,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 
(三)训练项目重心分配不均
        篮球训练重在对于学生的体能、力量进行加强,同时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训练项目主要有各种跑步训练(折返跑、变速跑、间歇跑、X跑等)、边线冲刺打板进球训练、快速运球训练等等。在篮球训练中,爆发力是十分关键的,而耐力则是基础,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项目常常会进行平均分配,每节课程训练都会涉及到多种训练项目,使得学生往往一节课程下来筋疲力竭,但是训练效果又不能达到最佳,因此在每节课程训练中,教师应特别加强某种项目的训练力度,避免以往教学中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部分学生的爆发力是非常出色的,而持续耐力却不尽人意,因此对于此类学生,训练项目应该着重放在耐力训练中;而有些学生各种体能训练均能轻松完成,但在篮球技巧上严重欠缺,教师应将训练重心放置在运球、进球的项目中。


(四)训练模式的错误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训练在大部分的学校中,都出现了一种“临阵磨枪”的现象,即在临近比赛的前一段时间加强训练,而在无比赛项目的时间内,训练课程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滞。此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能轻松完成,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使自身的身体精神不能完全恢复。篮球训练教师延用这种老旧的训练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从内心对篮球丧失学习兴趣,并在平时训练中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使得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五)初中生对篮球训练的不适应
        篮球训练重在对学生的体能进行提升,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对训练课程及时适应,直接影响了篮球训练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有70%以上的初中生认为篮球训练程度过强。篮球训练经常会对一个特定的动作进行上百上千次的训练,同时对于学生的体能素质要求标准也是相当高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篮球训练往往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超负荷。其次,在每个班级中,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但是教师的训练课程往往都是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无法完成项目训练,而慢慢形成躲避的心态。
二、初中篮球教学优化措施
(一) 满足学生需求,强调个体发展。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的不同身体素质和发展需求,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讲解示范和训练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项目,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编排训练内容,并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和创新,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篮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运动乐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篮球运动的魅力,如竞赛和游戏等。教师在组织训练时,要努力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切实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方法,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思考能力。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技能讲解中适当添加战术理论和配合练习,以便增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知篮球运动的特点与魅力。教师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重视运动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合,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篮球教学要突破课程限制的框架,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设定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制订恰当的训练方法。初中篮球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战术能力,更要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要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完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吕科.关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教学方法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6):156-157.
        [2] 陈亮.关于层次教学法在初中篮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5):144,146.
        [3] 章志为.以篮球教学为载体,促核心素养之提升——篮球教学构建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