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教学模式 转化学习方式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素雁
[导读]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内容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背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信任,学会期待,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服务。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模式, 培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充满师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绿洲。
        关键词:走下讲台  精心设境  关注差异  激励评价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背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那么如何调整教学模式,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亲近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学的方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新课标指出: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就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伙伴关系,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教师要学会“还童”。
        所谓“还童”,就是说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学生的所想、所见、所需、所爱,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采用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如果每位教师能自问一下:“假如我是小学生,我心目中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呢?”那么,对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的确立一定是大有好处的。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是适应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创设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趣味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我们学校是澄海艺术教育的实验点,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和指导,我校师生正排练节目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同时显示学生排练节目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从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一设计通过声、色、图并茂的多媒体出示学生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件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2.设疑导入。
        “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摆摆“迷魂阵”,让学生自己去闯、去探索,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年、月、日”时,出示:“小东今年10岁,但他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疑窦顿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习了这节课之后大家就能揭开谜底了!”
        由此可见,摆“迷魂阵”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很快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三、关注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意识。十指伸出有长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关注差异性的存在,使自己的教学方式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1.理解学生的差异。
        动人的旋律需要不同的音符去谱写,多彩的社会需要丰富的个性去构建。教师要学会宽容、尊重学生的个性,谅解学习的错误,相信学生的潜能,从内心真正欣赏他们。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我想,课堂教学应做到五个“可以”,即答错了可以重答;没有想好的可以继续想;不清楚的可以发问;不同意的可以争论。这样做能大大鼓励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因失败而气馁,而是有足够的信心学好数学。
        2.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阶段,教师组织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课型,灵活应用,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学校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简单介绍二点:
        (1)分层提问。主要是安排适合B、C生的提问和设计满足A、B生的提问。
        (2)分层练习。则分为同一题目分层提要求以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学解决“年、月、日”的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C题: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B题:10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A题:小强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符合自己完成的题目,并且鼓励B、C生的同学可以挑战自我,选做上一层的题目。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弹性,关注个性的差异,凸显学生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利用评价,改进教学激励学习。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随着课改工作的开展,评价的作用已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和认同。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口头评价。
        教师上课时看似极其平常的话语,如:你的方法真有创见!你真聪明!就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激发起学好数学的愿望。
        2、肢体评价
        教学时,我们不能小看教师投去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伸出的一只大拇指,其实那样的体态语言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
        3、书面评价。教师可通过制作课堂行为评价表、学习情况评价表,以组评、自评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他人,自我认识,从而自我完善、自我调控。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试卷时,也可附带用一二句话激励性的评价,比如:“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这次的作业你完成得有点粗心,以后可别当粗心鬼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就要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成长为对21世纪有用的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