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梁樱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一切变得网络化和信息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一切变得网络化和信息化。在新课改的大教育背景下,在教育中融合信息技术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知识的薄弱性使得其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研究为研究课题,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创设有趣情境教学、将动画技能融于道德与法治;丰富课堂学习活动、将网络技术与求知欲相结合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形成阶段,对于懵懂和知识薄弱的他们,学习知识是首要任务,但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重要,但是由于长久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低,对新技术的运用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注意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多采用黑板与粉笔的结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输送,其课堂氛围也是教师的独自讲述,学生毫无参与感,营造的课堂氛围也是毫无生机的情景。经常出现的局面是教师鼓励学生们讨论时,学生们不会有任何的回应,在提问时也不会有人主动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的参与感低。但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与道德法治的融合变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冲击,更会刺激多种感官的学习,使其产生声临其境的感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责任与角色同在》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前下载有关于本节课教学的有趣视频,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在教学责任这一小节时,教师的视频内容是这样的:年满十八周岁的小黄,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会上被大家质疑,年龄不够选举资格,而小黄却表示,已年满十八周岁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具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的,在他想去服兵役体检身体时,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去服兵役呢?他回答道:“服兵役是每个人的义务”,在两种情形的对比下,明确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是教学内容更加深刻。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得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丰富了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创设有趣情境教学,将动画技能融于道德与法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内容的重难点很难突出,同时记忆比较困难,理解也有点费劲,此刻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直观的情境式教学,这样教材重点,难点就会凸显,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关系将问题化繁为简,使得问题与内容的讲解更加具体化。

同时将教材中的小案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会举一反三,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创设情境式教学,在PPT上动画演绎一个水体污染的情境,以动画人物的形式演示污染水资源的全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与问题,问什么那个男生要在河流的上游扔下废弃的电池?这个电池扔下去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这个自来水厂被污染后,男生的行为是违法的?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在这个融合动画技能的情境式教学,以鲜明的教学模式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进行完整的诠释,使得教学内容被很好的理解,有利于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优化其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思考,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与规范。
        三、丰富课堂学习活动,将网络技术与求知欲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针对于学生,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丰富课堂学习活动,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将网络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激发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有质的飞跃。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加强课堂训练,传统的巩固练习是对知识的反复书写,是在黑板上对问题进行解决,完成后,教师对答案进行分析并对每个人的答题过程进行分析与指点。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在线上完成练习,对有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设置,对知识的内容进行强化,如果问题回答正确,将会弹出窗口“你真棒”,如果回答错误,窗口显示“别灰心,继续加油哦!”,每一次的解题后,下面会有答案解析,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这样将网络技术与求知欲的结合,实现了教学活动的丰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感,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与记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深化新教育改革内容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运用其特有的感染力,以声情并茂的方式对学生形成思想上的冲击,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感受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化繁为简,致力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记忆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深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颜昌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3.
        [2]高颖.做好备、讲、练,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J].华夏教师,2020(08):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