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PEP人教版六上Unit3 My weekend plan第五课时为课例,探讨研究如何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课中通过各种具体任务和活动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小学高段英语 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四项: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本文以PEP人教版六上Unit3 My weekend plan第五课时为课例,探讨如何将英语核心素养目标在小学英语高段阅读课中通过具体任务和活动落实: 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在多样任务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开放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情境体验中构建学生的文化品格。
一、多彩的导学活动,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前置性学习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升语言学习能力。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导学活动,内容如下:
(一)预习短文,找到所给词
内在关联,猜出核心词。
(二)小组讨论,展示多彩活动
通过多彩的导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猜词游戏,培养学生自学生词的能力
学生结合已有的各地不同的生活经验,发现内在关联,而后提炼核心词。通过小组汇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运用一般将来时句型和中秋节活动新词,小组制作card或者提供照片进行汇报,体会“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快乐。
二、多样性的任务布置,提升语言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本课中教师创设中秋情境,组织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兴趣,提升其语言能力。
(一)以问促听、唤醒记忆
语篇有一段背景介绍:Tomorrow is Mid-Autumn Festival. My family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My aunt is going to make mooncakes. My grandma will tell us a story about Chang’e. Robin and I are going to read a poem. 这段文本内容精炼简洁,适合做听力材料。教师设计三个听力问题引入,培养学生听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问题如下:
1.When is Mid-Autumn Festival?
2.What is aunt/grandma/ going to do?
3.Guess, what is poem about?
问题一、二学生能直接听取。问题三,需在听懂材料的前提下合理推测。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听力。
(二)循序引导,以读求解
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解决问题,逐步理清文本脉络,把握语篇的核心内容。
1.观看短篇,整体感知语篇学生带着任务看动画:What is aunt going to do on Mid-Autumn Festival?在书本中找出答案。一方面,整体理解文章。另一方面,再次巩固所学时态。
2.略读文本,理清语篇脉络,学生略读整篇文本,圈出文本中各个人物所做的事情, 并且完成课文所提供的表格。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内容,理清语篇逻辑思路,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完成并且清晰的思维导图。
3.细读文本,把握语篇核心内容,学生细读文本,划出每个人物对应的具体活动。读后,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可以细细品味出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并且能够对family这个词语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三)板书支架,以思促说,以说促写
板书以思维导图的结构生成,思路清晰,内容完整。小组复述中,学生借板书为支架,对语篇进行口头操练巩固。这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还可以更加深刻的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读后,教师布置学生写出自己中秋节将要做的事情为任务承接话题:说说自己的中秋节计划,教师给予基本框架,并提供“生词锦囊”作为词汇支持和扩充。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将本单元以及本课所学的词和句运用到写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开放式的提问,发展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每个孩子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方面。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发展想象、预测、联想、评判等思维能力。带着预测去阅读目的性更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能够使阅读过程变得更有趣味性。开放式问题,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发展了其想象和推测力,实现了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
四、真实的情景体验,构建文化品格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二者如影随形,互为镜像,共存互补,我们应融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过程之中,以本课Unit3 My weekend plan第五课时为例笔者发现真实的情景体验能够为孩子们构建深远的文化品格。
(一)营造节日氛围
在本课中教师带领学生置身于中秋节的文化情境中,是为了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节日氛围,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一起欣赏节日歌曲:品鉴节日美食,设计板书背景,播放节日照片等。课中,教师以“发礼物”作为评价。礼物其实是教师精心准备的中英对照的节日祝福。课堂内外学生都仿佛置身于欢乐的节日中,体验着中秋节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特殊意义。
(二)发掘人文元素
在本课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差异,教材中隐含着很多文化元素。教师需了解学情,挖掘教材,结合课堂活动,使隐性元素有效显现,体现人文教育。语篇中,Robin 是个机器人,而机器人是没有过传统节日这个习俗的。可是班级中可能很多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过中秋节的传统又各有差别。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性。
(三)拓展文化视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启发学生们进行人文思考,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读后环节,教师展示一组各国人民过中秋节的图片,观后教师提问:
Why do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Mid-Autumn Festival?
引发学生对传统佳节文化影响力的思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纷纷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S1: Becaus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happy holiday.
S2: Becaus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holiday about love.
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促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带给我们的深远含义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阅读课是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也是激发小学生语言思维,构建文化品格,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设计阅读课时,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符合学情的任务和活动,让其在阅读体验中获得乐趣并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昭瑜.开展有效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7,(4):60.
[2]黄莉艳,崔嵬.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绘本阅读教学设计[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5):61.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武和平.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与培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