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师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历史教材已经不是“圣经”,但历史教材肯定是最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新的历史教材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用历史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同行指正。
【关键词】 使用 历史 新教材
【正文】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如何处理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也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面对新课改我们该如何处理新教材,如何整合新教材呢??
一、紧扣新课标,合理取舍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而课时少,教学难度大,使教学进度缓慢,要想改变这种困境,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敢于大胆取舍。
1、紧扣课标,把握重难点
新课标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拟订各课的重点和难点。如《秦的统一》要求学生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而本课的重点是秦的统一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因此,在讲授该课的时候所收集的材料与教学资源都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
2、紧扣重难点,大胆取舍
新课改讲究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就要相信学生,教材上一些故事性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关系不是很大而又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内容、章节之间重合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大胆地、合理的舍去,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即可。如《秦的统一》中的“相关史事”。
二、教学设计要精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枯燥、沉闷的气氛和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法只能使学生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
1、导入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如《秦的统一》我用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效果很棒!
2、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所设计的情境和插图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格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设计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使学生在兴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教师也要正确适时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学习、去探求新知识。如《秦的统一》我在中间安排了一个小品《朝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现历史情境;在最后环节安排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两个活动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可用“热情高涨”来形容,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
三、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但教师在教材面前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应积极地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师应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新教材中包含了“导言提示”、文字史料、历史文献、名人名言、历史图片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服务。如《秦的统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等图片讲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片能迅速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历史知识的基本线索贯穿始终,而教师要善于发掘新教材的优点,合理利用教材资源,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四、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计算机、投影机、摄像机等技术融于一身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由于在图像、视频的展示下,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加上老师穿插着的绘声绘色的讲解,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秦的统一》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五官产生了直接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迅速地进入思考状态,注意力更加集中,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效果很棒!
五、注重合作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把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想敢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如《秦的统一》的教学中,关于“秦统一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相互讨论后再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历史新教材,整合是必需的,方法是多样的,取舍是合理的,这要求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对教材处理方法的创新,这样必会给我们广大师生带来巨大的惊喜,也能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202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