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在利用各种教学比赛来激发老师思考,怎样可以更有趣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刚参加工作时,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激兴趣,求实效”的教学比赛,并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现在我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对构建快乐地理课堂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地理; 快乐教学;兴趣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树立开放、综合的课程观,民主、活动的教学观,尊重、发展的学生观的前提下,我开始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形成自己的快乐特色教学,其宗旨是带着学生快乐轻松地走向知识,让学生在快乐、自信中实现知识内化,使学生由原来的畏学、厌学到乐学,最终追求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在课堂导入时,我便尽力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利用一些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如讲故事、歌曲欣赏、猜谜语、电影片段节选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深入进行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研究学生兴趣及喜欢的活动
在所任教的四个班中,每个班都有分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有些知识或问题需要同学们事先去查阅或者动脑筋,每个小组都有负责的小组长,这样就很好地监督组员,在课前对一些比较难懂的概念或者较专业的术语有大概的了解,做得好的小组,组长还会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把课堂上的难点提前给“消化了”。这样,在课堂上,老师驾驭起来便轻车就熟,极大地提高效率,也让一些基础较差地同学也能较快地接受老师的信息。
三、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地理》学科是自然和人文的整合,教学内容时空跨度极大,头绪多、容量大、而且比较抽象,也涉及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以先进的技术使空间抽象的想象思维构建起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书本上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这种感性上的强烈刺激,更易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使课程生活化,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程的本质是生活、是经验,以生活的世界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真正能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现在地理改革的内容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切入,以他们最熟悉的社会现象为主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讲自己身边的现象、事件更能津津乐道,有吸引力的了,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与现实进行沟通与升华,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
五、搭建平台,激发创新潜能
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本着将知识回归生活世界原则,我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画自己所在社区的地图。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休息时间考察自己居住的环境,动脑构思,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学生有的是形象直接,有的是用比喻法来喻示。有些小组画的是花花绿绿,有些小组画的则是卡通一些……汇报课上,一幅幅精美的设计引起学生们一阵阵欢呼、惊叹,捧腹大笑、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在这种凸现个性的课堂环境里,学生不仅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而且是彼此接纳和相互欣赏的,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
六、用赞赏性评价,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尊重、理解、信任每个学生,用和蔼的态度善待学生,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用微笑、目光的交流来流露你的关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温馨,获得一种支持。承认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兴趣与快乐是如影随形的,它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当然,课堂的快乐与否和老师本身的教学特色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使课前有时备课十分充分,课堂设计也十分理想,如果没有课堂上的激情引导,学生还是难以进入角色。语言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我们做老师的语言除了要专业、准确、科学之外,还要做到幽默而富有情趣,生动而富有形象,更关键的是老师要把对知识的认知情感融入到语言表达中,做到声情并茂,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空里,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有更多地机会点化学生的灵性,能使学生焕发无限的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快乐学习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浅析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 郭亚峰.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06)
[2]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侯光健. 成才之路. 2007(08)
[3]再论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J]. 王霞. 学周刊. 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