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耿志勇
[导读] 核心素养是个体为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能力
        摘要:核心素养是个体为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在现代教育发展中,核心素养成为了各学科实施教学的重要参考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选择科学的实践办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思维,进而有效地探究,提升个人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即以学生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探讨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属于一种积极的质疑心理品质,有着主动思考的表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问题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帮助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取相应的知识。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明显的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当前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探究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本质上来说,问题意识属于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是思维上的一种问题心理。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主动地去思考,通过整合信息,了解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良好的问题意识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其次,问题意识在个人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就此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把握学科内容,更全面地理解知识,以此来提升自我学习的效率。另外,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在质疑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自觉地尝试应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心中的疑惑,这在拓宽个人思考维度的同时,也会促使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今后学习新知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思维意识来高效解决问题,强化学习的能力[1]。因此,在强调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现代化教育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需要从各个方面、不同层次出发,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问题思维意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构建丰富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自觉性的质疑心理,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发现问题,需要有轻松的教学氛围和丰富的情景支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距离较远,课堂氛围凝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获取基本都附着于教师的讲解,而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的过程,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设多样、新颖的内容情景,以全面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2]。在具体实践中,首先教师可以使用规范、幽默、艺术化的语言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来增添新的教学元素,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消除畏惧、紧张等学习情绪,以放松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为之后灵活、高效的思考奠定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创设与之相关的情景。在学生初步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处于未知和模糊的状态,要促使学生主动且清晰地进行思索,并且发现其中的问题,则需要通过有吸引力的情景来引导,使学生通过兴趣来调动经验,积极地去吸收知识,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
        探究活动在现代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思维交流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探究活动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班级探究活动。这要求教师能够把握课堂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如若学生对某一内容存在困惑,亦或是学生存在错误理解的现象,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关键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分析、比较的方式逐步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将问题意识进行深化,以此来突破困境,完整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其次,组织小组实践探究活动。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地接收新的知识和不同的思维,小组探究活动意味着多种思考、不同经验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思维风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步浓烈,同样也会不断地整合、优化个人思考的方向,在多种信息的引导下,学生最终可以完善个人的数学知识体系,使问题思维意识得到发展,强化自身的数学思考水平[3]。
(三)深入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知识的应用是核心素养特别强调的内容之一,而这离不开实际生活这一载体,学生需要通过生活来快速理解知识,也需要在生活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此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说,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和案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则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使他们自觉地调动生活经验来引出探究的问题,相应在自我探索中整合当前接收的信息和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内化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实际生活的重要应用价值,从教材内容中挖掘生活案例,同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兴趣特征,在课堂中进行渗透,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质疑水平。
(四)丰富教学评价方式,给予学生质疑的信心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以结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以过程性评价为准,这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只关注考试的成绩和习题的答案,而忽视了对内容和过程的追问,学生在没有具体方法和系统性思路的支持下,很难在学习中形成清晰、明确的问题思维。所以,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整评价的方式,拓展评价内容和标准,坚持客观、多样的激励评价模式。通过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积极地肯定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让他们树立质疑自信心,为今后获取有效的知识建立正确的思想[4]。比如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教师理应给予重视,将其作为问题启发的途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出现偏差思维的原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错误和正确方法的对比完善思维框架,而不是直接判断出错误的答案,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结语
        问题意识作为一种自主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是现代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从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出发,探究有效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由于问题意识和教学环境、引导方式、学生个人经验等要素相关,所以教师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创建轻松的思考空间以及丰富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要通过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和生活化的实例帮助学生发展问题思维,以更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林清.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005(002):76.
[2] 章静.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 2018, 000(009):48-49.
[3] 潘竹树[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与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 000(001):108-108.
[4] 宋家旺. 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 059(1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