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阶段的教学不仅学科多,学科知识点学习难度也大,特别是理科科目,任课教师需要增强知识点教学的灵活性、实践应用性,才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点理解,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更为轻松地学习氛围中熟练掌握知识点,尤其是化学学科,化学教师应充分结合化学的可验证性,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高中化学;教学管理;学生思维
前言: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可以通过趣味实验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自主观察、探究,总结规律,感受化学的魅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训练出独属于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惯性,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落实,不少高中院校都开始逐步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提升,致力于打造高素质、高专业的师资队伍,帮助学生走出传统的学习困境,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新课改之后化学学科的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本是为了通过实验教学的占比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发喜欢上化学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却由于教学结构的变化造成了教师队伍的水土不服,原有的传统教学经验难以平滑的与新颖教学理念相融合,化学教师为了落实素质教育一味地依赖教学设备或者实验教学,造成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偏重失衡,实际教学效率并不高,应试教育环境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枯燥,教学氛围沉闷等弊端依然存在,无法在根源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态度散漫等问题。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与之前阶段相比较,无论是心理、生理、行为还是思维都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学科学习时,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的良性培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决定了学生消化知识点时的吃力程度,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教学效率就难以提升,所以,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保障课堂教学时,可以更贴切的从学生的视角引出知识教学,减少学生的学习排斥心理,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时关注事态变化,在多变的发展变化中及时调整探究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操过程中帮助学生锻炼思维灵活性。比如:在“实验室制备氧气”一课,化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一一观察实验物品、实验器皿,结合实验目的推导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环节,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实验易错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总结实验原理,将学生的思维锻炼放在首位,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训练。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思维意识
疑问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自主兴趣,想要对知识进行探究才可以在根本上促使学生融于课堂教学,内化化学知识,最终将所学转为所用,熟练掌握知识点,而疑问的基础行为表现就是提出问题,将疑惑具象化,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需学知识点提出问题,产生质疑,进而思考、探究,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化学教师也可以在与班级学生的互动沟通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难题进行对应解答并鼓励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收获成就感、自豪感,持续质疑心理,对于今后的知识阅读、预习、学习等产生主动挖掘兴趣。
比如:在“硝酸的强氧化性”一课,学生疑问金属与酸反应的具体过程,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验进行验证,并在验证的过程中延伸问题,让学生柑橘实验原理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调动学生的疑问验证参与度,使学生在验证过程中收获满足感,同时掌握知识点,深化知识点的记忆度,助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三)导入故事教学营造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负担逐日增大,对于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出现疲惫心理,在听课过程中难以保持长效的积极态度,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的根据学生状态调整课堂教学方式,生动、灵活的穿插一些化学故事为课堂增光添彩,调动学生的故事心理,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吸收知识点,并同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避免枯燥、无趣的理论知识灌输使学生思想抛锚、注意力转移,既能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借助实际的故事案例帮助学生生动理解知识原理,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比如:化学教师在“硫酸铜”一课的教学中,课堂开始前拿出几幅画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指出画作中的天空是绿色后,化学教师提问学生有谁可以讲出其中原理,引导学生听故事,让学生了解是因为之前有一部分画师绘画时所使用的蓝色颜料是一种叫“铜蓝”的矿石,而这种矿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行氧化生成亲绿色硫酸铜,因此,特定时期的一部分画作会集体出现绿色天空。
(四)设计趣味实验提高思维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趣味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转化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验步骤锻炼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拓展意识,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要重视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不可替代性,打破原有的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观看为辅的守旧模式,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性,让学生自由的通过亲身实验感受化学原理,总结化学规律,尤其是通过亲身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化学现象,通过现象深化知识理解。比如:在“碘的提取”一课,化学教师提问学生留心过家长讲的吃什么补什么吗?自然引出海带中可以提取碘这一主题,然后询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做实验进行验证,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最终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延伸学生的持续探究心,让学生更加专注生活观察,落实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
(五)增加习题练习,训练思维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思维的灵活性、独有性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各自的广阔思维中产生思想碰撞,激励学生的思维创新,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最直接的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特性,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布置灵活的知识习题巩固,使学生在持续的知识巩固中将知识内化、深化,比如:化学教师在“豆腐的蛋白质检验”实验完毕后,结合已划分的实验小组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制作实验报告,并将章节后的相关习题进行巩固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书面的习题练习与实验报告设计中激情讨论,挖掘设计创意,认真投入设计练习与习题练习,主动的在拓展过程中展示个人见解,培养协作意识,最终多途径、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要顺应教改新要求,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灵活设置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取知识讲解转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真正意义上的成为课堂的中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与学,2020(06):90-92+89.
[2]李玉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61.
[3]张建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J].名师在线,2020(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