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更加强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还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问题,降低解题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转化策略的基本原则,并重点阐述了转化策略的实际应用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转化策略的有效性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效率,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 解题教学 应用
小学教育对学生今后接受更加深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智力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学习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打击。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转化策略,采取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简化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质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接受和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习数学的情趣降低。转化策略的有效应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了解题难度。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熟练原则
学生在遇到比较陌生或者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将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知识和内容,再进行问题的解决。熟练原则能够让学生充分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助新问题的解决,不能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锻炼,而且能够强化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的方法和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1】
(二)简明性原则
转化策略的有效性运用,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从而转化为几个更加简明的问题,让学生从浅到深,有简单到复杂,逐步解决。坚持简明性原则,可以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框架,避免学生错误的解题方向,提升解题速度和效率。【2】
(三)典型性原则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常见的问题,找不到解题思考和方法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平时练习中的典型例题,对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方式等进行分析和探究,理清数量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三、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运用策略
(一)将新知识转化为新知识
由于小学生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足,对抽象的数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学习效率不理想。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利用转化策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解和转化,将陌生、抽象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新知识。一般情况下,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融合,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和学习新知识,提升数学解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时,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边性形状比较复杂性,学生理解和计算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形状,分别计算其面积,然后进行综合相加,最后得出了结论就是多边形的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将陌生、复杂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已学过的知识,降低知识难度,便于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为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
(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随着对小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一些需要综合运用数量关系和运算公式等知识的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引导他们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解题质量的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解决下述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简化,以便更加容易的解决难题:在全长三百米的小河边种树,每棵树之间间隔十米,而且在小河两端都要载种。一共可以种几棵树?由于三百米的数目较大,学生解题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简化,将数量转变为学生更容易解决的一百米。通过这种转化策略的有效应用,不仅简化了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让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综合素质。
(三)抽象问题图形化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对抽象的文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所以解决问题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转化策略,将抽象的数字和文字关系,转化为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图形,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数字和文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把抽象的数据关系转化为直观的直观空间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升学生解题的质量和效率。将抽象问题图形化的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掌握灵活性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时,分数加减法换算准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计算时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分数转化为图形,并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涂色。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将问题简单化,而且提升了学生运算是准确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逆向思维的运用
逆向思维的运用对于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题目条件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快速理清题目的考察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时,学生要牢记基本数学概念和定理知识,并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以便更加快速地运用逆向思维解答问题。【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科学运用转化策略,实现小学数学解题的有效性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转化策略的灵活运用,可以将复杂的数学应用题转化为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具象化的内容和知识,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宫万丽.在小学数学综合应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策略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57+59.
[2]陈雨婷.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58.
[3]王世东.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5):90.
[4]潘平,王言仿.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