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巧妙创设散文情境进行感悟生活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杨慧
[导读] 感悟生活对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而言,是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独特的能力之一
        摘要:感悟生活对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而言,是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独特的能力之一,而这种能力需要人们在生活中通过不断的摸索从而体会出生活的真谛。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的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并帮助日后踏入社会、步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针对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如何巧妙的设立散文情境,并进行感悟生活教育展开分析。
        关键词:感悟生活;初中语文课堂;散文情境
        引言: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时,会发现在初中学生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成长性质的问题,一部分与身体健康有关,另一部分则是与心理健康有关,这两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大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心理健康问题,恰恰这也是教师与家长都会忽略的问题,一旦问题形成以后,再对学生进行心灵疏导管理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正确的感悟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理解散文情境是贴切生活教育的良好方式
        艺术源于生活,出于人心,能够在生活当中将一切体现出来,不单单是艺术,现实中很多东西都是来自生活。就拿影视娱乐来做个例子,在电影中那些刻苦铭心潸然泪下的桥段都是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影视作品中有表达对未来生活向往期盼的;也有表达艰辛过后对生活又燃起希望的等等。影视作者也是抓住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想法,用这种方式来与看客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说万物源于生活,生活就像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包罗万象,让人在不断地摸索中成长,从而建立起属于自身的财富,如果读懂了生活这本书,那么也就真正的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二、通过生活教育创设散文情境
        生活教育与文字形式的散文是分不开的。因为散文是在生活中创立的,作者只有彻底理解生活的意义所在,才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散文。散文这两个字的重点就在散字上,而散子的意义就是行散,行散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对文章载体的一个点缀,通俗的讲就是把文章内容丰富起来。写散文的精髓就是形而散、神则聚,其主要表达的就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感知,可以说,这也是体现生活教育最直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社会散文作家多不胜数,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也就导致其对生活的感悟也会不同,所以各作者写作风格也就截然不同,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就可以挑选那些与自身写作方式相近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例如朱自所写的《背影》这一文章,该文章内容主要讲述作者在赴往北京大学时,在车站父亲为其送别的感人场景,文章中对父亲朴实的形象描述细微,把父亲对孩子的爱描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深地感悟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这篇文章对一代年轻人影响极大,尤其是对父爱的感悟这一方面。文章中通过使用白描手法,描述父亲在买橘子时的动作情景,将父爱的温暖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创设合适的散文情境,完全可以通过感悟生活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创设散文情境其实就是把生活化,情感化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在散文中,通俗的讲就是用文字形式将情感叙述出来,其重点就是突出一个情字,在创设散文情境要贴合生活,这样才能通过生活教育,创设一个好的散文情景。


        三、语文课堂巧设散文情境强化感悟生活教育
        贴合生活对散文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其对生活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若想更好的利用它就必须把它融入到初中语文日常教学课堂当中,并加以设计从而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就语文教学课堂而言,需要对课文内容是否适合创设散文情境作出分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课文内容做出一个透彻的理解,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进行巧妙的情景创设,让创设的情景与文章的内容相融合,将形与散充分的展示出来。教师在讲述课文时,也可以适时的引荐一些经典的著作来提升学生的创设散文情景的质量。
        四、感悟写作手法提升情景创设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运用白描写法将江南的人物、事物及景色描述的栩栩如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悟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与思念,特别是莫还乡这一句抒发对家乡思念之情尤为强烈,再往下看还有一句,还乡需断肠两句的结合也就体现出作者思乡未果、漂泊难归的心情,这段诗戳中游子的心,将游子情体现的淋漓尽致。与其类似的文章还有鲁迅的《故乡》,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大体一致,也都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材中多数作品都有这种抒发感情的写法,与诗词不同之处就在于文章对细节的处理层次的划分比较注重,这种写作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读懂更容易感悟到文章所抒发的情感,便于领悟。比如在《背影》一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每个父亲付出的爱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理解爱的意义也不同,基于这一点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描述父亲背影来发表一下对父爱的理解,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父爱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那么怎样从这一点来设计情境呢,首先我们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当中的每一个生动的细节,将那些体现父亲朴实、父亲对自己爱的语句记住。并拿出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对比,让学生脑海里浮现出父爱的画面,真正的感悟到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读懂文章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让学生们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帮助才能实现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对整个集体而言意义重大。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课堂中通过感悟生活教育、催化生活教育以及感悟写作手法等方式,可以巧妙的设计散文情境,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理解生活、参透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目的。
        参考文献:
        [1]毛煜.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64+66.
        [2]杨娇. 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设计研究[D].喀什大学,2020.
        [3]王淑梅.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巧妙创设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07):128-129.
        [4]黄亮民.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之策略新探[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02):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