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律意识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范凯轩 冯荣
[导读] 本文以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法律意识为切入点进行问卷调查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法律意识为切入点进行问卷调查,并就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有所缺失以及法律意识欠缺的情况,酌情考虑在高校课程中增加网络安全与法律教育,并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一定修改。通过此类变革,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与法律的普及性教育。
         关键词:网络安全;问卷调查;法律常识;行为意识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4.6%[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可见,正处于这一年龄的学生群体在网民中占有一定比重,加之高校互联网普及率基本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与依法维权意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存在一定风险。
         一、网络安全与法律意识调查
         1.调查对象、方式及内容
         本次调查以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对某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个人信息、上网习惯(主要包括对网络安全关注、对安全软件的以来、所使用密码的风险程度等)、对《网络安全法》的关注与了解程度。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2份,其中有效问卷363份。
         2.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问卷调查数据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对网络安全有一定重视,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法律定义上的网络安全、网络违法、依法维权等法律常识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
         (1)大学生重视网络安全。调查中,86%大学生重视网络安全,表明在国家政策与学校教育宣传下,大部分学生有网络安全意识,并在日常网络使用中有警惕意识。
         (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所欠缺。数据显示,只有14.8%的学生开始自动更新,47%基本不更新,而在他们使用的密码保密风险程度中,使用中低风险密码的学生占66.7%。加之,58.7%的学生对安全软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心态是有防病毒软件即万事足,不重视系统的更新与保护。就目前互联网状态而言,杀毒软件是网络安全的要素之一,但其保护作用相当有限。此类疏忽懈怠的网络心理给了网络犯罪分子营造了犯罪空间。
         (3)缺乏相应的法律信仰与常识。在关于《网络安全法》的问题调查中,有28.9%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此项立法,而确切表示知道的仅有37%。至于,对其中条文内容有所了解的人数则更少,11.6%的学生表示对大致知道其中条款,其余则表示有偶然看过,或完全没看过。可见,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可以说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
         二、应对策略
         上述调查数据所显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与法律意识状况产生的原因基本由我国普法教育工作不健全、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缺失,以及学生个人安全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应对策略也应多方面着手。
         1.完善高校计算机课程。以往完全只教授计算机知识与技巧的课程由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态势来看,较难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作为大学生公共课程,此类课程涉及学生最多、最广,可依据学生网络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在操作上增加网络操作课程,在理论上则相应增加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安全与法律上都在大学生群体中做全体性普及。
         2.拓展网络安全与法律教育的渠道。在课程上除去大学生全体普及性教育外,增设网络法律选修课程,以更详细、更全面的教学知识,以点带面,辐射大学生群体。在校园活动与实践中,将网络安全与法律作为校园文化主题,鼓励进行相应的宣传活动。
         互联网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人数涨势迅猛,大学生群体更是日益依赖网络,包括社交、学习等。因此,不断强化网络安全行为、培养法律意识才能肃清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珍瑜.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 [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26-27.
         [2] 马慧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J].考试周刊,2017(4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