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单一化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激励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激励教育的优势,使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育;实施策略
一、激励教育实施的目的与前提
(一)激励教育实施的目的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教育的主要使命。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长板与短板,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均有所不同,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爱心与耐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给予学生不同的激励教育,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感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二)激励教育实施的前提
得到教师表扬与激励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对优异。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使用激励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保证激励教育目标与预期的目标一致,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关爱,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并走入学生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情感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得到凸显,实事求是的为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实现激励教育的目的。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时,学习兴趣会得到显著提高,并能够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程度看,给予学生语言或者物质等方面的奖励,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被认可,对于后期有语文方面的学习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另外,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适当对其进行鼓励与激励,能够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激励教育的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当获得相应的激励之后不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应给予肯定,对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在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起到同样作用。在激励式的教学模式当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对课本当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补充,或针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一过程能够被充分激发。另外,无论学生的想象是否符合实际标准,教师都不应及时否定,而是对其进行相应的鼓舞,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当学生的想象力不受限制后,才能够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
(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习惯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学习与接受,学生的主导地位被严重压制,难以发挥其积极主动性。
因激励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尚未得到肯定,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班级内部,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激励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教师保持谦和态度
从某种程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想较为单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采取和蔼、谦虚的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学生对教师具有天生的恐惧,受这一心理的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时效性措施,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变化。课后组织相关趣味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实施激励教育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创新教学设计方式
受语文这门学科自身性质的影响,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内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日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激励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另外,这样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并分层次的给予学生奖励,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助奋进的精神。在竞争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个体对于集体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三)保证教学活动公平
在实行激励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给予学生鼓励。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教师应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不断学习与探索。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其更多鼓励与关注,学生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将激励式教学模式的公平性展现出来。只有保证激励的公平性,才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激励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出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主动性,提高其语文知识的水平,为学生带来精神方面的满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实行激励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李茂青,马向明,毛桂林,李神州,黄锐婵,魏娟.《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A]. 李金霞,袁正玺,何荣,杜桂华,唐莲.《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 2018
[3].从教学设计入手,聚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金钱的魔力》一课教学为例[A]. 宣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 2018
作者简介:刘志丽,女,藏族,当前职务:教研组长,学历:大专。